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關于區第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104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陳小燕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工作的建議》(第104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政法委(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 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你們在9月22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區委政法委(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促進教育資源雙向流動的建議
近年來,我區持續開展學校之間教師雙向交流活動,成為我區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推手。從2012年開始探索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鼓勵支援學校管理人員及骨干教師到受援學校支教,支持受援學校派出管理人員及學科教師到支援學校跟崗學習,到目前落實成為工作制度并常態化執行有效提升我區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我區一直嚴格執行教師準入制度,按國家要求落實公辦教師待遇,鼓勵和支持民辦學校逐步提高教師待遇,并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給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教師發放從教津貼和購買年金,以提高民辦學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及維護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經了解,我區部分公辦小學退休教師返聘到民辦學校任職,對提升民辦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二、關于擴大公辦學校容量,多渠道增加學位的建議
為進一步增加公辦學校學位供給,我區積極推動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項目,穩步推進小區教育配套設施移交工作,爭取每年開辦新學校,逐步完善學校布局,提前做好公辦學位的儲備工作。同時,在公辦學位不足的情況下,我區將向民辦小學購買學位,用于解決戶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及積分入學學位供給的問題。
另外,我區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低收費民辦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培訓、提升辦學質量。區財政按照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給予民辦學校學生進行補助,進一步減輕入讀民辦學校的來穗人員隨遷子女的費用負擔。
三、關于建立來穗人員家庭教育機制,引進社工力量的建議
我區近年來主要圍繞“以人為本,和諧融入”的理念,積極推進來穗人員融合行動計劃。在全區打造11個來穗人員之家及14個和諧共融家園,為來穗人員提供房屋租賃、子女課后托管、圖書閱覽、技能培訓等全方位服務,在全區營造“同一藍天下,情系一家人”良好氛圍。開展多類型的來穗兒童服務活動;組織“金雁之星”參觀座談;開展節日活動、參觀活動等,促進來穗人員及其子女融入番禺。充分發揮區慈善會、區社聯會、區義工聯、各級商會、行業協會、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參與來穗人員融合服務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開展慈善愛心慰問、組織夏(冬)令營、舉辦小候鳥暑期成長計劃等系列活動,一個由各部門合作、各社會力量參與的來穗人員及其隨遷子女融合關愛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下階段,我區將加大對義務教育學校公辦學位供給保障的力度,逐步提高入讀我區公辦學校的來穗人員隨遷子女的占比;通過聯合區內相關單位、社會團體的力量,加強對來穗人員家庭教育工作,提高來穗人員及其隨遷子女的獲得感、幸福感。
感謝你們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
2020年10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