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55號提案的答復
大龍街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提升農家書屋助力鄉村振興——關于農村圖書室提質增效的建議》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區文明辦、區融媒體中心、各鎮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提案聯系人在8月12日進行了電話溝通,11月5日舉行了提案座談會。經綜合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區文明辦、區融媒體中心、各鎮街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番禺區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門類補點的原則,積極打造城市“10分鐘文化圈”和農村“10里文化圈”,不斷優化全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全面提升全區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水平。目前,全區274個村(社區)共建有274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室、農家書屋),建成率100%,各文化服務中心均建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全覆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在選址建設、機構建制、人員考核、場室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科學管理,并通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創新服務方式等,有力地促進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主要措施有:
一、制訂配套管理制度。為加強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監督管理,近年來,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分別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先后組織制訂了實施免費開放、文化室管理和星級評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考核等相關制度文件,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的部門職責、保障措施、評定標準、設備管理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明確,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通過社會機構協助監督政府公共事務管理的模式來加強文化室的管理工作,做到監管工作規范化,力求日常運作制度化。
二、規范管理人員隊伍。2011年我區制訂了《番禺區文化室(“農家<社區>書屋”)管理工作實施方案》,2015年又進行了補充完善,2019年根據上級要求重新制訂了《番禺區關于進一步推進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有關規定,由鎮(街)負責為轄區內的文化室配套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的管理人員,實施統一管理,統一招聘與培訓。目前,每個文化室基本已配備有1名以上管理人員,從2011年開始,一步到位落實文化室管理工作經費。
三、落實配套管理專項經費。從2011年開始,我區根據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局的要求,市、區按3:7的比例為每個文化室配套1萬元管理工作經費,一步到位落實文化室管理工作經費問題。根據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2012年提高至每人每年15600元,2013年又提高至每人每年18600元。2018年區財政為每個文化室配套1萬元管理工作經費,2019、2020年已落實為每個文化室配套9300元,不足部分由鎮街自行解決。此外,我局還不斷加大對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扶持基層文化室建設,同時做好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不定期對各鎮(街)的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四、創新服務供給方式。2017年開始,通過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大力開展“文化服務進基層”活動,將讀書、親子、講座、手工制作、繪畫、文藝演出等各類文化活動送到村(社區)文化室,送到基層市民群眾身邊。年均各類舉辦100場次,每年共約有2萬人次參與受惠,較好地實現了文化惠民。
五、大力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和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為切實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我區組織制訂并實施《番禺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番禺區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大力推進相關項目建設,逐步建設全方位覆蓋的“總館+分館+服務點”的三級服務網絡。近年來,完成建設改造圖書館分館共34間,完成分館圖書物流配送68萬余冊;建成文化館分館18間、服務點19個,較好地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的延伸。
六、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通過整合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等公共陣地資源,打造“中心—所—站”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服務陣地,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等“五大服務平臺”實踐點。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區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推動實現陣地網絡化、場所規范化、內容項目化、活動常態化,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傳播新思想、唱響新時代、建設新生活的“主舞臺”,推動文明實踐進村入戶。
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平臺。區文明辦創新活動方式,以番禺有限數字高清電視系統為載體,打造“禺樂+”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平臺,開設理論宣講、教育講堂、人文番禺、健康番禺、科普番禺、智慧政務六大板塊,提供4000個文明實踐視頻資料,逐步建成面向番禺40萬家庭電視觀眾和24萬新媒體用戶,永遠在線、隨時可學的線上新時代文明實踐課堂。以番禺文明網為基礎,創新搭建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項目供需對接系統”,針對不同群體的個性需求,開展精細化、分眾化、互動化活動。目前對接系統開設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教育服務、科普宣傳、生產發展、衛生健康、文化文藝、法律法規等8個欄目,上線實踐項目總數超過230個,全區177個行政村可以在線選項目選老師,實現文明實踐資源共建共享。
根據政協委員的提議,區宣傳、文化職能部門將繼續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大對全區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室、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力度,較好地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擬計劃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整合各鎮街農家書屋為活動陣地,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建設。將農家書屋閱讀活動納入文明實踐系列活動;結合全民閱讀主題月活動,在農家書屋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倡導村民開展全民閱讀;拓展農家書屋閱讀活動的組織形式,創新農家書屋宣傳內容和方式,加大閱讀推廣力度,促進鄉村閱讀深入開展。
二是探索繁榮基層文化服務新模式。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第三方機構對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日常開放情況進行監管,逐步形成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建立菜單式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免費送至區內基層,滿足基層群眾的需求,讓更多的基層群眾受到實惠。
三是繼續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和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分館的選點布局工作,將區圖書館的資源、服務、讀者活動以及區文化館的藝術講座、展覽、培訓、展演活動等延伸至村、社區,同時加快圖書館分館、服務點圖書更新速度,提高分館館藏量和配送書籍質量。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0年11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