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科工商信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2號提案的答復
區工商聯: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快工業智能化改造推動制造業提檔升級的建議》(第2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財政局、區稅務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區招商辦、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廠商會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提案負責人王錦榮在6月22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區財政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強化創新引領,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創新能力是關乎制造業水平的關鍵因素,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握智能制造發展趨勢,才能擦亮“番禺智造”名片。我區圍繞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緊抓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機遇,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區,參與共建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國家超算中心廣州分中心平臺作用,助力企業研發、設計、智能服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超算聯盟。加大產業人才扶持力度,優化產業人才發展環境,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創新人才和專家團隊,支撐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智能化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更多制造業企業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更多制造業企業投入自主創新和智能化改造,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朝著構建完整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態化產業鏈攻堅。
二、加強學習交流,探索智能改造模式
我區以智能制造為主要抓手,加快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助推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走出去”開拓視野。組織企業到騰訊、華為、陽天電子科技等公司考察交流,學習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推動工作、5G綠色智能可視化管理系統等先進經驗做法;組織企業參加深圳機械展、廣州國際工業自動化技術及裝備展覽會、佛山順聯國際機械裝備博覽會等行業展覽,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推動產業技術升級。舉辦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培訓、工業互聯網應用等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拓寬管理思維,提高企業專業技術知識。二是“引進來”優化結構。先后引進了愛信變速箱項目、時代廣汽動力電池建設項目、文穗智能環保裝備工業園、汽車智能裝備研發制造服務智能互聯平臺等項目,積極支持東焊機器人智能裝備(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進一步完善我區汽車產業鏈;引入華匯科技產研總部項目落戶、支持永華紅木項目增資擴產等,促進燈光音響、紅木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三、推行技術改造,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我區認真貫徹落實技術改造獎補政策,充分發揮省、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區內企業實施提質增效、智能化改造、設備更新和綠色發展等技術改造項目,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智能制造載體升級改造。2020年-2021年上半年共指導我區企業開展超過200個新的技術改造項目,其中燈光音響、輸配變電等傳統特色產業技術改造項目6個。支持我區37家企業39個技術改造項目獲得2020年度省、市技術改造扶持資金和2021年度省技術改造扶持資金合計近1億元,激發了我區更多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的動力。積極支持推薦廣汽乘用車、番禺電纜、日立電梯等重點企業申報2021年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樹立智能制造典型標桿,力爭把智能制造打造成我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同時,我區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番禺區加快推進5G網絡規劃建設工作方案》,2020年新建5G基站4278座,新建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一,為推動5G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集成創新與應用提供支撐。
四、培育專業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我區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充分發揮廣州大學城人才、科教資源的優勢,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一是夯實技能培訓基礎。建設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配置精密加工、機械加工、珠寶首飾設計與制造等7個實訓中心,已培養制造業技能人才4000多人次。發動區內行業龍頭企業成立區高技能人才定點實訓基地,先后在番禺電纜、海鷗衛浴和利樺珠寶等10多家企業建成定點實訓基地,共同培養技能人才近1萬人次。二是加強培訓資源整合。與中高職院校密切合作,加大制造業人才培養力度。近兩年,為廣州科技貿易學院、工商職校等中、高職院校近500名技校學生開展鉗工、數控銑工等對崗實訓;為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和領南職業技術學院等大專院校近300名大學畢業生開展跨境電商、珠寶手繪設計和PHP網站程序設計等實訓。三是以賽促技能提升。每年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為我區培養技能型工匠能手。近三年,成功舉辦了焊工、首飾手工起版等近10個項目競賽,132人獲得競賽獎項,其中17人獲得市技術能手或技術創新能手稱號,27名獲評“番禺工匠”稱號,35人晉升職業資格等級。四是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出臺場地、資金、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支持校企加強技術聯合攻關,共建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技術聯盟,提高大學城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全國產教研一體化示范中心、廣州市科創板上市企業孵化培育集聚區。
五、完善公共配套,更好服務智能制造
依托工業云、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促進功能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資源流通、開放共享。支持我區多家企業申報工信部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2020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2020年廣東省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等項目。聯合商會、協會一同做好暖企服務工作,助力制造業企業提檔升級。落實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定期調研走訪企業,全面收集和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問題。成立民營企業投訴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招商引資、政策咨詢、投訴維權、人才對接等服務。
感謝你們對我區制造業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