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
第七次會議第13號提案的答復
蔣偉楷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我區先進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建議》(第13號)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會同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稅務局、廣州大學城管委會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6月26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區發展改革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推動高質量的科技成果產出
(一)以區科技經費投入為杠桿,積極爭取上級科技資源向我區聚集,引導帶動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五年來,全區獲國家、省、市上級批準立項科技項目500項,獲資助資金超3.5億元。同時,加強科技經費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突出做好經費科學預算、績效審核和中期檢查,使科技經費在推動我區創新主體培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等方面均發揮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我區累計3家企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4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
(二)營造寬松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我區出臺“1+4”產業人才政策,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支持制度,充分發揮領軍人才在集聚新興產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每年安排約1.5億元支持產業人才發展,其中包括在重點產業領域引進支持創業領軍團隊和創新領軍團隊各7個,分別給予最高320萬元和1120萬元的資助;引進支持創新創業服務領軍人才不超過6名,給予50萬元的人才經費資助;實施“青藍計劃”,舉辦青藍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每年遴選130個擁有科研成果的青年人才創業項目落地發展,吸引來自中大、華工、廣工等高校和美國、英國、日本等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以及港澳臺地區青年在番禺創新創業。同時,我區結合年度審計項目,采用融合式、嵌入式、“1+N”等組織方式,開展相關方面的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持續落實各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多形式開展納稅宣傳及輔導,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我區推動廣州大學城(廣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建設,落實校企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高校科技資源優勢,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集產業育成、項目引進與孵化、展示體驗交易于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提高大學城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吸引外地優質科技成果在番禺轉化,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全國產教研一體化示范中心、廣州市科創板上市企業孵化培育集聚區。
(四)圍繞“雙區驅動”“雙核聯動”重大機遇和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重要部署,成功舉辦“校地融合 智創番禺”2021番禺區第一期人才科研成果交流座談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專場),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面向廣州大學城高校、番禺區重點企業及產業園區征集發展成熟、有待落地的科技成果和亟待解決的企業“卡脖子”難題,通過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政策解讀、企業需求對接以及校企座談交流等形式,拓寬高校與本地企業、屬地政府的溝通交流渠道,促進政府、企業掌握高校頂尖人才和先進成果技術的一手信息,高校掌握本地政策、資金和市場需求的一手資源,打通高校人才成果與我區企業發展需求“雙向流動道”,建立廣州大學城高校與番禺重點企業、融資機構的“對接專用道”,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
二、強化資金引導作用,服務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
(一)積極推動制造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做好區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政策宣傳和服務工作,做細做實企業服務,激發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開展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對工業企業加大投資開展技改的引導作用。據統計,2020年度我區財政累計撥付科技成果轉化與擴散資金超2.3億元,主要用于促進我區先進制造業等相關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應用、推廣和引導性支出,以及支持企業科技自主創新支出等方面。
(二)充分發揮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制定了《番禺區推進區引導基金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工作方案》,目前,區引導基金撬動逾9億元社會資金,同社會資本合作發起設立了6支參股基金,財政資金間接投入了65家企業。
(三)引入清控銀杏等國內知名風投機構,與我區民營資本共同設立番禺創投基金,推動創業投資體系培育和創業投資市場建設。借助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等重大平臺,加強萬博基金小鎮宣傳推介,吸引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各類投資機構加快聚集。目前,萬博基金小鎮注冊落戶投資基金354家,實際募集資金規模約277億元。制定《關于建立推動萬博基金小鎮服務我區實體經濟發展工作機制的方案》,加快成立了區金融協會私募基金專委會,提升行業服務管理水平。舉辦兩場萬博基金小鎮投融資對接活動,20多家投資機構與近50家區內優質企業對接。目前,萬博基金小鎮投資機構在區內投資項目近40個,投資額約為4億元。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成為市科技金融中心及廣東股權中心路演基地,搭建企業風投創投對接平臺,舉辦企業、風投創投對接活動,累計超200家企業獲得40多億元風投創投融資。
(四)我區加快制定出臺《推動廣州大學城品質提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產教融合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該方案鼓勵支持校企加強合作,實施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揭榜掛帥”機制,對校企開展技術研發合作、科技服務咨詢等給予財政補助;支持校企組建創新聯合體以及共建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技術聯盟;支持引進龍頭企業研發總部落戶,共同攻克一批“卡脖子”問題。同時,該方案中提出更好發揮人才作用的建議,探索校地人才柔性雙向流動機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出臺留職創新創業等政策,支持各類人才通過掛職、離崗創業、“周末工程師”“假日專家”“候鳥式專家”等方式發揮作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請有理論及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代表、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兼職高校教師、研究員。
(五)搭建大灣區資源對接平臺,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雙創機構的交流合作,搭建“創新人才+創新項目+創新資本”對接平臺。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雙創小鎮建設,推動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廣州市智匯谷人才聯盟交流服務中心、廣州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等創新型載體提檔升級,打造青年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區金融協會與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全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科技企業發展生態。
感謝您對我區先進制造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