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交通運輸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23號提案的答復
教育組:
你們提出的《打造番禺區快慢相宜、綠色出行生態交通系統》(第23號)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各會辦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提案聯系人在6月2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公安分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促進公共交通發展,保障公交優先戰略”的建議
(一)提高公交供給能力
1.我區現有公交運力1456輛,公交線路160條,線路遍布16個鎮(街),全面覆蓋177個行政村,區內已開行地鐵站均實現200米內公交接駁,基本滿足群眾公交出行需求。
2.根據城市發展規劃調整、群眾出行需求變化,經區政府同意,區交通部門定期組織開展番禺區公交線網優化調整規劃研究。2020年十七屆政府第149次常務會議審定通過的《番禺公交線網優化調整規劃研究(2020-2024年)》,涉及對線路重疊問題、覆蓋薄弱地區優化調整方案的研究。將按照“優化中心區、加強發展區、統籌外圍區”的線網優化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分階段、有重點地對全區公交線網進行優化調整,避免公交線路大規模結構性調整給城市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公交服務水平。
3.我區正在積極推廣便民服務車,由屬地鎮(街)征集群眾需求后,定制便民服務車線路,解決群眾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問題。現已開通便民服務車線路25條,投入便民服務車100臺,線路主要覆蓋洛浦街、大龍街、鐘村街、新造鎮、東環街、大石街、南村鎮、橋南街、沙頭街、市橋街、石樓鎮、石基鎮、石壁街、化龍鎮等14個鎮(街),接駁地鐵三號線番禺廣場站、大石站,三、七號線漢溪長隆站,二號線南浦地鐵站,四號線新造地鐵站、石碁站,服務人群涵蓋城中村、大型樓盤、高校等公交線路通行較為薄弱區域。
(二)提高公交運營速度
我區現有的公交專用道由廣州市統一設置,后續我區將根據建設運行效果進行規劃。關于優化地面公交站點設置,提高港灣式公交站設置比例,區交通部門將在道路新建、擴建、改建等工程的施工圖審查階段要求建設單位按照應設盡設的原則設置港灣式公交站。
(三)改善公眾出行體驗
目前,我區現有的1456臺公交車輛均為空調車,其中純電動1291臺、插電式混合動力(油電)71臺、LNG(液化天然氣)94臺,新增或更新公交車輛全部使用純電動公交車。
根據廣州市統一要求,更換公交車輛優先選取無障礙低地板或低入口城市客車車型,其中10.5米及以上車輛須選取無障礙低地板或低入口城市客車車型,其他車長公交車輛優先選取無障礙低地板或低入口城市客車車型,并同步配置無障礙設施。后期,我區督促、指導企業優先選擇購置無障礙公交車型。
目前我區公交車均使用羊城通電子收費終端,現均支持由交通運輸部、廣州羊城通、番禺金卡公司等發行管理的票務產品,具體票務類型有:羊城通卡(含普通卡、老人卡、殘疾卡、優撫卡、學生卡、兒童卡、旅游卡、員工卡、乘待卡)、嶺南通卡、全國城市一卡通卡、番禺民生卡(含番禺老人卡、番禺學生卡、番禺普通卡、番禺臨時卡)、銀聯閃付卡(含實體銀聯卡信用卡、虛擬銀聯信用卡、虛擬銀聯儲蓄卡)、支付寶乘車碼、微信乘車碼、羊城通寶乘車碼、云閃付乘車碼、廣州公共交通碼、番禺民生二維碼、京東乘車碼、美團乘車碼、百度乘車碼。
二、關于“精準施策多措并舉,提高公交運速和準點率”的建議
受限于我區的道路環境,目前我區僅番禺大道設置有公交專用道,且由于道路的不延續性,區交警部門暫時未在公交專用道上設置電子警察。經過實地評估,番禺大道占用公交專用道的違法行為較少,對公交車通行的影響較小。此外,我區現有單行道路區域的通行環境,不宜實施公交車雙向通行的交通組織。
三、關于“加強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的建議
2019年至2020年,我區新建非機動車道134公里。2021年計劃建設21公里非機動車道,目前已完成12.262公里。截至2021年5月28日,市橋街已建設0.3公里非機動車道,東環街已建設0.35公里,大龍街已建設2公里,石壁街已建設0.512公里,石樓鎮已建設2公里,鐘村街已建設3公里,洛浦街已建設1公里,小谷圍街已建設1.1公里,化龍鎮已建設2公里。大龍街、洛浦街、鐘村街、石樓鎮、化龍鎮、小谷圍街已完成今年建設目標。
進一步加強區管城市道路巡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除路面坑洼破損等安全隱患,確保道路平順暢通。在道路橫斷面寬度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在區內非機動車流量較大的城市道路,采取渠化、設置隔離欄等措施進行機非分離,優化慢行交通改系統。
四、關于“借鑒深圳經驗,打造我區綠色交通特色”的建議
構建快慢相宜、綠色出行的生態交通系統有利于促進城市與交通協調發展,能夠全面提升綠色出行供給品質,且對發展綠色生態文明打造多元立體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區將主動學習深圳或其他城市在打造綠色交通方面的優秀經驗,結合番禺區現有軌道、公交、慢行系統現狀,逐步優化調整。
現有的《廣州市番禺區綜合交通規劃》已涉及非機動車系統的規劃目標、發展策略、規劃原則及體系規劃等內容,且近年來,市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完善慢行系統建設的配套政策文件。區規劃部門將在后續規劃編制及審批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文件及規劃要求,按完善慢行系統規劃布局。為今后逐步建成安全、連續、便捷、舒適、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統提供指導依據。
區交通部門將加強對市政道路設計圖紙審查,嚴格落實《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相關要求,從項目源頭入手,按標準將配套的慢行交通系統設施納入設計內容。
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優化配置公交資源、完善慢行系統建設,加快推進軌道、公交、慢行系統三網融合,打造快慢相宜的交通格局。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快慢相宜、綠色出行生態交通系統”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