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
第七次會議第42號提案的答復
致公黨番禺基層委:
你們提出的《關于打造番禺“康養學游”嶺南文化特色旅游項目的建議》(第42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宣傳部、區委老干部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健康局、石樓鎮、沙灣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蘇敏鋒委員分別在4月21日、6月15日、6月21日和6月22日進行了溝通,經綜合區委宣傳部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根據廣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在廣州市常住人口中,番禺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8.5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5.77%。隨著我區老齡人口規模的擴大,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如何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質量成為現今社會必須要面臨的挑戰。你們的提案關系到我區廣大老年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滿足和幸福生活目標實現的重要工作,對我區開展老年旅游、康養學游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
一、關于順應番禺區全域旅游發展趨勢,為中老年人量身定做“特色”康養學游線路的建議
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我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旅游資源。2019年,我區成功創建成為廣州市唯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嶺南特色休閑度假模式”榮獲2019全域旅游發展年度優秀案例。石樓鎮大嶺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首批廣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石樓鎮海鷗島農業公園獲評“廣東省4A級農業公園”;沙灣獲評首批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紫坭村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留耕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隆旅游度假區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
目前,我區適合老年人旅游的景區景點眾多,覆蓋面廣,多個旅游景區景點主題項目深受老年人青睞。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景區,對持有效證件的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的老人實行免費,對持有效證件的60周歲(含60周歲)至64周歲(含64周歲)的老年人實行半票優惠。
二、關于以沙灣街、石樓鎮為試點,發掘番禺全域旅游平臺優勢的建議
(一)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番禺學院(番禺電大)牽頭于沙灣寶墨園簽訂“游學養”試點項目
2020年10月15日,由番禺電大負責牽頭實施,番禺區社區老年教育嶺南文化教學基地在沙灣寶墨園簽約掛牌,借此為社區老年人開展以嶺南特色、廣府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教育課程(含大講堂活動及其他實踐活動)。
(二)沙灣教育指導中心牽頭,整合資源,打造游學養基地
沙灣街由街道社區教育協調小組組織,由教育指導中心牽頭,廣州市老年開放大學沙灣學校(沙灣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負責具體工作,協調各單位整合資源,通過制定打造番禺區老年教育游學養特色基地方案,敲定學習場地和游學路線,挖掘開發嶺南文化、廣府文化、沙灣傳統民俗文化等老年教育課程,助力我區開展康養學游項目,打造老年教育游學養特色基地。
(三)開設特色課程,豐富老年生活
沙灣街文化體育旅游服務中心結合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特色,開設有適合老年人學習的飄色化妝、廣場舞等的系列公益課堂。沙灣街文聯隊伍涵蓋廣東音樂曲藝社、舞蹈協會、腰鼓舞協會、書法協會等,均面向社會招募會員,有興趣、有意愿的老年人可以通過文聯協會參加相關文藝活動。
石樓鎮依托番禺區就業訓練中心,直接面向村民開設粵菜師傅等培訓班,支持基層農村群眾學習職業技能、培養興趣愛好,豐富老年人生活。充分利用大嶺村等古村落祠堂文化,制作系列微課程,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并積極與群眾就祠堂及文物保護的現狀進行線上交流。定期舉辦大嶺村攝影比賽,舉辦攝影相關系列培訓課程、分享會,為中老年人提供攝影交流平臺。
三、關于挖掘內涵的建議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沙灣古鎮形成并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嶺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多樣。
沙灣古鎮新建沙灣民俗文化展覽館,面積近2000平方米,分為展覽陳列區、觀景區和文創區三大功能區域。展覽陳列區內,運用3D彩繪技術來闡釋沙灣傳統的宗族文化、“三間兩廊”規格民居還原舊日沙灣人家、民間藝術巡游隊伍加上復古商鋪打造出沙灣古街市的熱鬧場景;利用觀景區優良的位置,可拍攝嶺南傳統節慶——“三月三”北帝誕精彩的飄色巡游場景;在文創區內可欣賞或購買富有沙灣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及沙灣文化書籍。通過實物展示、文字圖片、場景還原、視聽播放等多元表現方式,呈現沙灣民間文化與風土人情,重現沙灣民俗記憶。游走于民俗文化館中,讓游客深刻地領略傳統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精髓與魅力,寓教于情、寓教于樂、寓教于心;為老年人搭建了一個了解、學習本土特色文化的良好平臺。
四、關于線上線下融合的建議
(一)搭建“康養學游”宣傳平臺
我區設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整合星光老年之家、日間托老中心、長者飯堂、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以及社工站等現有養老服務設施,定期開展攝影、曲藝、舞蹈、書法、中醫養生等老年教育課程和文化交流活動。如石樓鎮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創新課程形式,通過“互聯網+教育”模式,開展“停課不停學——銀發學堂長者線上新課堂”活動,講授《老年人法律法規及政策宣講》《中國詩詞》等符合老年人需求和興趣內容。創辦“耆樂廣播站”,定期通過廣播形式,向長者介紹世界各地風土人情,著名景點、奇聞軼事等旅游文化知識,帶領長者聽聞天下事,有效搭建長者居家學習與交流互動的平臺,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二)開設線上微課程
自疫情暴發以來,我區老年干部大學積極開設“網上教學”,將網絡教學作為線下學習活動的重要補充,并形成“微課堂”和學校自行錄制的教學視頻網絡課程資源庫,包括醫療健康、健身運動、聲樂器樂等12個系,77門課程,2000多位專業教師的教學視頻,總時長3000多分鐘,上線以來受到學員的熱烈歡迎,收看率節節攀升。另外,石樓鎮舉辦的粵菜師傅等培訓班,除了實地課堂教學,還開設線上課程直播,課后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布課程內容,讓老年人足不出戶也能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依托全域旅游,開發特色旅游線路
依托全域旅游的廣闊平臺,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深挖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加強引導我區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研學機構等積極開發老年群體喜聞樂見的特色項目和旅游線路,讓老年人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體驗美好生活,感受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獨特魅力,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
(二)擴大試點范圍,開發特色課程
擴大康養學游試點范圍,選取具有獨特性、代表性的村落、旅游景區景點作為試點,充分發揮我區全域旅游平臺優勢。同時,借助社區教育指導中心、老年學校、研學基地、研學機構等,以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為核心內涵,開展系列特色課程,豐富老年生活。
(三)線上線下融合,提升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各級媒體資源,借助電視、電臺、網站、微博、微信、APP等媒體平臺,保障線上交流與線下學習互相融合。同時,積極運用新媒體手段,提升康養學游宣傳推廣力度。
感謝你們對我區康養學游項目的關心與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區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