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碁鎮人民政府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45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石碁鎮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打造塱邊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議》(第45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會同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區財政局、區城市更新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國家檔案館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周賽群委員在7月2日進行了電話、郵件溝通,經綜合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區財政局、區城市更新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國家檔案館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加強保護管理,制定制度規劃路線
我鎮根據提案內容,結合紅色革命遺址“五個一”保護利用工作要求和場地實際,制定塱邊村松露小學管理制度,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入口處顯眼位置上墻公示,主要內容包括開放時間、講解服務須知、接待參觀須知、活動形式安排、參觀注意事項、日常聯絡員、聯系電話等。明確專人管理,做好活動登記,統計接待參觀人流量、活動數量等。規劃塱邊村愛國主義教育參觀線路:參觀松露小學(中共番禺縣工委舊址),重溫塱邊村紅色往事→參觀容菴梁公祠(粵贛湘邊縱隊番禺獨立團團部舊址)→在松露小學(中共番禺縣工委舊址)紅色禮堂開展交流活動,切實把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
二、精心設計展陳,賡續紅色精神血脈
因地制宜推進松露小學展陳設計布置,在塱邊村松露小學前設置由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制作的番禺區紅色革命遺址介紹標識。在區委宣傳部、區國家檔案館等上級部門指導下,打造松露小學紅色禮堂,以舊時學堂桌椅為擺設,設置電子黑板,對禮堂室內外墻面重新粉刷,上墻塱邊村紅色革命歷史展陳,展陳內容包括前言、塱邊村革命斗爭史實、塱邊村人物志、后記等部分;對油印室、電報室在修舊如故基礎上進行場景還原;加強歷史文物及相關書信手稿的收集,陳列在歷史文物陳列室;在紅色禮堂外圍設置入黨誓詞臺、“我和黨旗合個影”打卡點。
三、培育講解隊伍,講好塱邊紅色故事
結合塱邊村實際,組建塱邊村紅色革命遺址講解員隊伍,講解員隊伍由我鎮組辦、文體中心等單位工作人員、塱邊村“兩委”干部、駐村選調生、志愿者等人員等組成,以理論政策、講解業務、接待服務禮儀、紅色文化知識等為重點培訓內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報區委宣傳部聯系區委黨校組織集中培訓,提升講解員隊伍的講解水平,做好團體參觀考察學習的接待講解工作。
四、創新活動形式,緊密結合紅色教育
為了更好地讓人們接受革命傳統精神的熏陶,5月份在塱邊村松露小學舉辦“走進革命搖籃傳承紅色基因”番禺區石碁鎮紅色故事分享會,邀請老革命和革命先輩后人回憶及講述發生在塱邊村的革命故事,并采取現場直播方式,通過多個平臺直播,吸引約18萬人次觀看,刮起一股聆聽紅色故事、用心學習黨史的“紅色旋風”。鎮內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重要時節點充分利用塱邊村紅色革命資源,在松露小學紅色禮堂、入黨誓詞臺、“我和黨旗合個影”打卡點、容菴梁公祠等點位通過重溫入黨誓詞、上黨課、播放黨史學習教育宣傳片、實地參觀、現場打卡拍照、座談會交流等形式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同時充分利用“番禺石碁融媒”“微社區e 家通文明石碁”等微信公眾號強化塱邊村紅色文化的對外宣傳推介,打造好紅色名片。
五、用足“繡花”功夫,加強周邊環境整治
結合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在塱邊村強化宣傳教育,提高群眾保護環境意識,營造文明新風尚;定期聯合城管執法隊、創文辦等部門對參觀沿線和紅色革命遺址周邊開展日常巡查和環境衛生整治;加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氛圍布置工作,在塱邊村出入口顯眼位置設置“紅色基因百年傳承”主題造型,連片改造塱邊村東約大街沿線宣傳欄,升級新的頂棚效果,突出紅色文化主題;加強紅色革命遺址周邊的主次干道、河道(池塘)等的日常管養,整治沿線環境衛生問題,在富怡路(塱邊村段)近塱邊池塘位置鋪設透水磚步道及栽種綠化,進一步美化紅色革命遺址周邊環境。
感謝你們對我區塱邊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石碁鎮人民政府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