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
第七次會議第48號提案的答復
盧潔婷、梁以峰、溫學紅、彭影彬、邱綺文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挖掘整合龍獅文化,帶動基礎體育美育創新和文旅產品升級的建議》(第48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文聯、鐘村街、市橋街、沙灣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分別于4月、6月與提案聯系人進行了溝通聯系。經綜合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區教育局、鐘村街、市橋街、沙灣街等單位的會辦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龍獅文化是一種集武術、舞蹈、音樂、技巧等綜合因素的體育項目,充分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種團結力量,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象征。近年來,區職能部門以及屬地鎮(街)積極挖掘龍獅文化,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主要工作有:
一、不斷加大龍獅文化宣傳力度
區委宣傳部積極開展龍獅文化等民間藝術的宣傳工作。其中,在寶墨園舉行的番禺區春節系列文化活動中,龍獅表演等民俗文化項目輪 番上演,《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春節“人民幸福安康,祖國繁榮吉祥”,繼2018年被人民日報頭版報道后,2019年番禺春節系列文化活動繼續代表廣東省的春節活動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將龍獅元素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
二、高度重視醒獅運動的普及推廣
我局發起舉辦“獅舞禺山”番禺區傳統醒獅公開賽,自2009年首屆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歷屆賽事均吸引區內各中小學和區內外民間團體超過50支醒獅隊伍參賽,對推動本土醒獅水平和傳承醒獅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支持本土優秀醒獅隊伍參加市級以上比賽,2020年資助新橋武術醒獅隊代表我區參加2020年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獲傳統醒獅賽一等獎。新橋武術醒獅隊曾在2003年、2014年分別奪得廣東省傳統醒獅大賽、首屆亞洲獅王邀請賽一等獎,是廣州地區的明星隊伍。
目前我區區級醒獅比賽的組織策劃、市級以上比賽的組隊參賽主要由番禺區武術協會進行組織,該協會常務理事周珠仔作為廣東醒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2018—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表現突出,獲先進一線工作者(文化傳承類)稱號。他一直活躍在南粵醒獅傳承教學一線,以文化人,以實際行動默默傳承,讓廣東傳統的醒獅文化薪火相傳。
三、共享資源促進市場形成
2020年4月16日,位于廣州市番禺區謝村體育設施及產業地塊的恒大南站足球場項目動工,該項目用地面積18.89萬㎡,可建設用地面積15.09萬㎡,計劃于2022年年底交付,2023年全面投入使用。該項目建成后,恒大方計劃將和我區城管等部門溝通,為該項目增設戶外廣告位及宣傳欄。如該戶外廣告位及宣傳欄建設獲批落實,后期將可嘗試和恒大方商管及品牌部門協商龍獅文化相關宣傳事宜,加大傳播效應和促進市場形成。
四、提高文旅衍生紀念品水平帶動產品升級
為進一步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我局響應上級要求,廣泛宣傳,積極組織區內文化、旅游、珠寶等相關行業企業,參加“嶺南古邑粵韻番禺2019 番禺全域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以及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方向含括文化旅游類創意產品設計、文博創意產品設計、非遺創意產品設計等。
五、區教育局已將龍獅文化納入學校德育內容
區教育局定期開展與龍獅文化相關的體育、藝術活動,每年舉辦學生傳統手工作品展、教師美術(書法)作品展、高雅藝術進校園、全省學生嶺南戲劇戲曲展示等活動,并將龍獅文化融入相關活動中。同時,拍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校園專題紀錄片,其中包含有龍獅文化的內容,龍獅文化與學校課程融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浸潤學生心田,增強學生責任感、使命感。
六、鎮(街)大力傳承龍獅文化
(一)龍獅文化在鐘村街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各村均有所屬的龍獅館,鐘村街于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龍獅文化之鄉”和“中國龍獅文化之鄉”,2005年成立龍獅武術協會。鐘村街圍繞“薪火相傳”做了大量育苗工作,結合關工委開辦龍獅文化進校園活動。先后在鐘村中心小學、謝村小學和鐘村中學成立“龍獅文化傳承基地”,把龍獅文化融入教學內容,利用沉浸式教育激發學生們對學習本土傳統文化的興趣,并采用階梯式培養模式培育更多龍獅文化“繼承人”。鐘村中心小學的“醒獅織繡藝術實踐工作坊”實驗性的“織繡醒獅抱枕”和“刺繡醒獅”,均為學生制作的刺繡類作品自2005年成立鐘村龍獅武術協會以來,由政府牽頭不斷創造平臺,給與不同程度的支持。同時也將青少年龍獅訓練基地引入中、小學校開展興趣班,并將其列入街道青少年公益培訓班的行列。每年重大節日由街道牽頭定期舉辦龍獅武術展演活動,從而不斷激發龍獅團隊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采取個別扶持、集中打造的方式,如鐘四俠拳龍獅團和謝村忠俠龍獅國術館(傳統獅)均為重點打造對象,尤其是謝村忠俠龍獅國術館,結合新農村建設項目專門為其改造龍獅訓練館,成為龍獅武術品牌式項目。
?。ǘ┥碁辰殖闪iT的文化遺產工作小組,設立固定的工作場所,調配4名工作人員,日常組織策劃開展活動、經費登記、日常接待等。成立沙灣龍獅協會,常年組織開展各類比賽、訓練及傳承傳播活動,目前該協會擁有成員15余名,省市級醒獅非遺傳承人周鎮隆、周銳東、周偉強均承擔著龍獅協會的日常工作,開展廣東醒獅公益培訓班。沙灣街每年劃撥專項經費,用于廣東醒獅的日?;顒雍椭С謴V東醒獅的各級各類申報工作。同時,開展項目傳承與傳播活動,制定校本課程《弘義致遠》,建立梯隊式傳承教育模式,開展進社區教育,開設沙灣醒獅公益培訓班,深受廣大家長和孩子的喜愛。
此外,多方位提供展示平臺,擴充龍獅文化影響力。每年參與元旦、春節、國慶等節日慶典與各重大活動,展示沙灣獨特龍獅魅力,如每年助陣參加農歷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飄色巡游活動,實驗小學龍獅隊參加廣東省龍獅賽事獲多個獎項、沙灣興賢小學獅隊參加廣州永慶坊2020廣州市“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啟動儀式,沙灣實驗小學的曾梓夏同學參加省的“非遺少年說”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榮獲非遺少年達人。
(三)市橋街大力開展龍獅文化進校園。對珠坑醒獅團開展活動給予經費扶持,利用體育服務站點讓醒獅隊開班教學,在轄內學校探索傳統嶺南龍獅文化融入素質教育實踐,德興小學結合龍獅文化用創新方法編排的舞蹈作品,在廣東省少兒舞蹈比賽中獲得金獎。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將繼續深挖龍獅文化內涵,大力傳承保護優秀文化。主要工作有:
一是區委宣傳部將繼續強化龍獅文化宣傳力度,共享龍獅文化給人民帶來的樂趣。
二是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將進一步促進龍獅文化的普及、傳承、保護工作,大力推動我區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高旅游購物收入占旅游總收入比例,發展旅游商品產業。
三是鐘村街繼續將培養對象拓展至幼兒園,計劃將中心幼兒園打造成為“兒童龍獅文化傳承基地”,進一步鞏固龍獅文化育苗計劃。
四是沙灣街繼續傳承和發展廣東醒獅,將沙灣醒獅納入旅游開發范圍,為其提供更多的表演和展示平臺,在以保護和傳承為基礎和前提下促使醒獅走向產業化。對廣東醒獅進行深入研究發掘,聯系其它本土民間文化進行有效整合,及時將研究成果運用于醒獅的保護和推廣。建立醒獅藝人的長效培養機制,拓寬醒獅制作工藝的傳授途徑,在青少年中培養傳承人。鼓勵沙灣醒獅藝人創作新套路,根據時代要求不斷創新,以保持其生命力。
五是市橋街將進一步在轄內中小學教育中融入龍獅文化,將龍獅文化融入舞蹈、美術或日常手工興趣課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