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
第七次會議第50號提案的答復
鄭佳女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番禺區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展覽館的建議》(第50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宣傳部、區民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南村鎮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4月21日、6月18日進行了電話、政務微信(粵政易)溝通,經綜合區委宣傳部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番禺區近年來開展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情況
(一)番禺區現有紅色革命資源整體情況。番禺區現有15處由省委黨史研究室確定的紅色革命遺址,其中4處被評為市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植地莊抗日戰斗烈士紀念碑、福涌陳氏祖祠——廣游二支隊獨立一中隊隊部舊址、松露小學舊址——中共番禺縣工委舊址、植地莊植氏宗祠——廣游二支隊駐地舊址);有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8個,含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番禺區星海青少年宮、余蔭山房、番禺博物館、番禺蓮花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番禺博物館);有市級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1個(設在番禺博物館)。
(二)全面修繕保養革命遺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方案》,建立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11項革命文物修繕工程,包括廣游第二支隊獨立一中隊隊部舊址、禺南武工隊舊址、何小靜何虹烈士故居等,大大改善了文物保存狀況,恢復革命時期的熱血風采,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續革命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三)全面活化利用紅色革命資源。發布紅色革命遺址名錄,將我區15個紅色革命遺址,如松露小學,建設成黨校現場教學點。重點打造新造鎮秀發村、石基鎮塱邊村、大石街會江村、石樓鎮大嶺村、沙灣街何小靜、何虹烈士故居等紅色革命遺址示范點。利用本土VR技術優勢,將紅色革命遺址、紅色革命戰斗情景等用VR技術進行展示,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如在大龍街打造VR+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點。
二、番禺博物館開展紅色革命傳統宣傳教育工作
番禺博物館是廣東省、廣州市和番禺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位于一樓的冼星海生平展廳全面展示和宣傳冼星海生平事跡,并開設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以講座、紅色展演等形式,宣傳黨的先進理論、弘揚星海精神、傳承紅色基因。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開講172場,舉辦展演18場,接待黨員團體951個、黨員25926人。
在做好冼星海生平事跡基本陳列的基礎上,番禺博物館配合時政熱點,適時推出紅色專題展覽。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番禺博物館正在展出“溯初心踐使命——追尋番禺祠堂里的紅色故事”圖片展,展覽以豐富翔實的資料、珍貴的歷史圖片再現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救亡圖存、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探索歷程與主要成就,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愛黨的熱情。同時,番禺博物館積極走出館舍,與20余所學校建立共建關系,持續開展送展上門,把流動展覽“冼星海生平事跡展”“溯初心踐使命——追尋番禺祠堂里的紅色故事”送至區內中小學校園、鎮(街)文體中心、祠堂等地,將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延伸到基層單位。
三、多部門協同開展植地莊抗戰事跡宣傳教育工作
位于南村鎮的植地莊抗日戰斗烈士紀念碑是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一直承擔著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責任。為進一步發揮愛國主義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的作用,我區多部門計劃協同舉辦主題展覽等活動,宣傳植地莊的抗戰事跡,激發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感謝您對我區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