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56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大龍街工作室、大龍街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行老舊小區采用物業自主管理模式的建議》(第56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發展改革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吳衛靈委員在4月3日進行了電話溝通、6月1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區發展改革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立機構,強化組織保障的建議
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改造后引入物業管理等問題,依法需要小區業主達成共識。“成立物業管理自治小組”對引導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小區治理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推廣。
對于老舊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等物業管理活動,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中有明確規定。老舊小區可通過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進行自治管理或選聘物業公司進行管理;未成立業主委員會或者需要換屆選舉業主委員會的物業服務區域,鎮(街)可組織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開展小區治理工作,最終構建“鎮街、社區居委、業主委員會”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為指導各鎮(街)依法做好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我局于2021年3月31日印發了相關工作指引,目前一品灝景等4個小區已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華薈南景園等11個小區正在組建中。
二、關于營造氛圍,調動居民參與性的建議
我區在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物業使用人和物業服務人的合法權益,營造安全、舒適、文明、和諧的居住和工作環境,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去年以來,我區推動基層黨組織向住宅小區延伸覆蓋,充分利用小區現有資源,大力營造紅色物業黨建氛圍;建立黨員服務群眾責任制網絡,明確每名黨員常態化聯系若干戶群眾,讓黨員在小區亮明身份、接受群眾監督;積極開展黨員服務群眾活動,定點設崗接受群眾咨詢,著力解決小區垃圾分類、加裝電梯、雨污分流、糾紛調處等實際問題。通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調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積極性,逐步構建以黨員為主體的物業管理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目前450個住宅小區中,已建立功能性小區黨組織403個,覆蓋率90%。
二是完善“五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利用城鄉議事協商機制,邀請社區長者、熱心居民、老黨員、老干部等參與議事協商,為社區治理事務建言獻策;通過五社聯動工作平臺,開展社區微創投項目,精準解決居民問題,推動社區問題自我消化,如沙園社區借助轄內社會組織“人財物”優勢,助力翻新居民樓鐵門,美化家園;引導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組建及發展樓長、居民代表隊伍,以樓棟為基本單元,居民戶代表為主體,及時收集和解決居民訴求。
三、關于落實資金,物業費收支透明化的建議
5月11日,我局印發《關于規范物業服務人和共有資金管理單位公示公開行為的通知》,要求物業公司、共有資金管理單位每季度在物業小區內依法公布物業服務費和共有資金的收支情況等,并將該項工作納入物業小區檢查事項,督導相關單位落實收支透明化工作。
老舊小區由于年代久遠且當時的建設標準和要求較低,普遍存在建設質量不好、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近年來,我區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區城市更新局已統籌開展了44個老舊小區的微改造工作,對小區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得到居民群眾的普遍認可,社會效益顯著。區財政積極支持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2019年和2020年共投入資金4214.59萬元。經摸查,我區仍有約95個老舊小區(2000年底前建成)需進行改造,目前正在開展新一輪老舊小區的改造需求摸查。下一步,我區將結合改造需求組織開展相關的改造工作。
感謝你們對我區物業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1年7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