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城市更新局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七次會議第68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肖江宜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把握舊城改造機會提升城區綜合功能的建議》(第68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區水務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區交通運輸局等會辦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4月21日進行了電話溝通,在6月8日進行了座談交流,經綜合上述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我局非常贊同您提出的把握城市更新機會提升城區綜合功能的建議,該建議與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非常吻合。近年來,我區認真落實省、市關于加快城市更新工作的相關要求,印發了《番禺區貫徹落實〈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若干措施》以及《番禺區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旨在加快推進我區城市更新工作,為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添磚加瓦。
一、規劃先行、有序推進
近年來,我區加大城市更新工作推進力度,全面布局,突出重點,明確番禺城市更新的發展策略和目標規模,科學合理地制定全區更新目標、策略和行動計劃,2018年完成《廣州番禺區城鄉更新總體規劃》《番禺區城市更新產業研究》,2020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謀劃以更大力度、更有力舉措推動“三舊”改造,在完善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大綱編制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區城市更新的三年實施計劃、五年行動方案以及十年改造規劃等“三個計劃”,確定了至2035年45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目標規模,重點統籌推進“一區一圈兩帶”、“一核兩帶五路”戰略重點地區,以及廣州南站、萬博長隆片區、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等重大發展平臺和重點門戶的重點改造區域,并配套制定了《番禺區全面改造項目儲備庫管理工作指引(試行)》,按照“底數控制、動態調整”的原則進行儲備庫管理。目前我區正在組織開展我區舊城改造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擬對全區的舊城改造資源(含老舊小區)進行分析、梳理,探索改造需求和改造思路,指導我區舊城改造項目的推進。
此外,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目前正牽頭編制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與我區相關更新規劃進行對接,明確以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城市更新,將城市更新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體系,實施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
接下來,我區將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更新規劃指引下,推進成片策劃和連片規劃,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文脈傳承、人居環境改善提供強有力的規劃保障。
二、政府主導、多方參與
一是強化政府主導,加強政府對城市更新工作的統籌和監督實施。我區在全市率先出臺城市更新項目管理、引入合作企業、拆補安置指引、基礎數據工作、舊村改造項目住宅復建總量核算、專項成本審查、產業引入等9 項操作指導文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過主動建章立制,發揮政府主導力量,規范城市更新各方面工作。在項目批后實施階段,與項目實施主體、改造主體簽訂項目實施監管協議和復建安置資金監管協議,將政府的各項監管要求強化為合同履約責任,明確改造結余、利益分配等事項處理要求,壓緊壓實屬地鎮(街)與各行業主管部門的批后監督管理主體責任,對項目批后的報建、產業引入、工程建設、安全生產、融資地塊房產銷售等環節進行業務指導和實施監管,通過確保項目各環節合法合規有序推進,實現整個工作過程政策有規定,方案有要求,協議有約束,監管有措施。
二是多方參與,調動各方積極性。一方面,鼓勵舊廠房權利人通過政府收儲或自行改造方式,實施舊廠房改造,提高舊廠房用地利用效率。目前納入我區“三個計劃”的國有舊廠房項目共15個,已獲得批復項目12個,其余正開展前期方案編制工作。另一方面,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我區已成立區屬城市更新公司,充分調動國有企業參與城市更新工作的積極性。最后,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微改造的積極性,通過舊村改造與老舊小區微改造相搭配的方式,解決老舊小區微改造資金籌措問題。截至目前,我區已完成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共43個,處于施工階段1個。同時,我區正謀劃開展新一批共1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目前正在組織開展實施方案編制單位招標前期工作。下階段,我區將持續推進2000年前建成有改造需求的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工作。為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微改造實施方案設計水平,打造有溫度、有文化底蘊的微改造項目,我局將進一步加強引導設計單位深入老舊小區聽取社區歷史背景、人文故事,力爭收集居民關心的改造內容及發掘相應的故事素材,使老舊小區微改造能有“聲”有“色”。
三、滿足需求,提升城區綜合功能
根據省、市、區關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為促進我區城市更新過程中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分布,科學規劃,全盤考慮各片區人口潛力、服務半徑、區位條件等因素,我局正在加緊編制《番禺區城市更新公共服務設施綜合布點規劃》,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謀篇布局,今后隨著舊村改造項目全面開花、深入開展,我區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將得到極大提高,人居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一是統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方面,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推進全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建立通信設施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及施工事前溝通聯絡機制,搭建溝通平臺加強溝通工作,強化通信管線下地遷改等的監管工作;后續將在城市更新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給水、燃氣等主管部門的溝通合作,一體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和集中管理。
二是加強河涌治理方面,根據我區城市更新工作安排和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區水務局一直以來積極主動介入,抓好“未達標河涌水環境整治”以及水環境治理工作,按計劃推進碧道建設、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以及凈水廠和配套管網等工作。現階段舊村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已對接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將在后續實施中監督落實。今后將綜合考慮把河涌整治、碧道建設以及截污和給排水設施納入更新改造成本同步實施。
三是優化交通網絡、加強智慧交通建設方面,在舊村改造項目策劃方案及實施方案編制階段,通過與區交通運輸局的密切對接,在方案中落實交通設施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統籌推進市政道路、公交站場、公共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對項目未來交通承載力進行評估,優化改造范圍內道路交通及相關重大基礎設施,提升地區交通網絡承載力,改善區域交通環境。目前我區已建立智能公交管理系統,從2010年開始對公交行業實行智能調度和信息化監管,促進了行業服務質量的明顯提升,接下來我區將根據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工作。
四、高品質開發,打造景觀特色
為全面提升城市風貌和品質,我區在城市更新中堅持“大師領銜、專家咨詢、公眾參與”,加強城市更新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項目。緊緊圍繞國土空間規劃和更新規劃的目標愿景,塑造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優化城鄉功能結構布局、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質,營造國際一流人居環境。
一是做好文化保護。根據《廣州市關于深入推進城市更新促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的工作指引》《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廣州市歷史建筑維護修繕利用規劃指引(試行)》等相關文件要求,我區在城市更新推進過程中一直注重保護好歷史文化,要求編制文化保護規劃報相關部門審批,根據不同等級對傳統文物建筑采取原址保留、修繕、異地保護等方式進行保護。
二是做好活化利用。充分利用工業遺產、文化遺跡,高品質開發、支持文商旅產業發展,搭建“文化+”創意、旅游、商業等新業態,凸顯嶺南特色和番禺水文化特色。我區成功打造的文旅項目—沙灣古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廣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利用工業遺跡開發的紫泥堂創意園景區,經歷6年多時間的改造和運營,已初步打造成文化藝術產業聚集的平臺。正在動工的羅邊村舊村改造項目依托獨特的余蔭山房嶺南傳統文化和國際創新城,規劃打造成“科技文創+嶺南文化+文創孵化”產業發展高地;南浦村舊村改造項目依托當地的紅木產業,規劃打造成“紅木特色小鎮、家居產業示范商區、廣府文化體驗之地”;沙溪村舊村改造項目依托沙溪涌,貫通珠江后航道和三枝香水道,打造中央公園景觀軸和濱水城市界面,規劃建造龍舟碼頭和龍舟文化展示區,保留傳統文化記憶,重塑沙溪涌的活力,規劃落地許欽松美術館,提升全區藝術品位。下一步,我區將結合城市更新工作,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配套,打造更多的文旅項目,提升景區周邊環境秩序。
城市更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產業、交通、水務、文化、電力、通訊、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工作,項目推進難度大、周期較長。下一步,我區將進一步統籌各部門力量,通過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各方形成合力,結合“放管服”改革工作,優化審批流程,更有力地推動我區城市更新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感謝您對我區城市更新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城市更新局
2021年6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