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關于區十七屆人大七次會議第74號建議的答復
葉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健全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的建議》(第74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科工商信局、區供銷聯社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4月14日進行了電話溝通,6月4日進行了座談。經綜合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文中針對我區生活垃圾治理存在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指出雖然我區目前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壓力大、火燒崗填埋場治理工作有待加強、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尚未建成投產、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短板、宣傳力度仍需加大等問題,需要不斷深化和鞏固治理成果,保持力度不變,投入不減,標準不降,確保治理工作可持續不反彈。我區已將建議中提出的措施納入日常工作計劃中進行部署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黨建統領,上下聯動推進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多次召開全區性大會部署推動具體工作,垃圾分類工作列入區年度十件民生實事,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領導掛點督辦制度、末位約談制度。區委書記帶頭掛點督導,區長經常到一線開展檢查,多次約談鎮(街)主要負責同志,區人大、區政協的領導多次率隊監督檢查,形成了領導帶頭、全區聯動的工作態勢。各鎮(街)、村(居)、各職能部門層層動員、壓實責任,形成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志愿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營造了黨建統領、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為全區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城鄉聯動,示范引領凸顯
在城區,以居民小區為主體,大力開展小區逐個達標和垃圾分類星級投放點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提升小區垃圾分類硬件設施,完善小區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提高小區科學管理水平,形成以政府引導、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各部門配合的垃圾分類工作格局,規范小區居民的垃圾投放行為,促使群眾養成良好分類習慣。一年多來,共創建216個達標小區、110個星級投放點。
在農村,堅持“一村一特色”,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以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示范村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樣板村為抓手,打造了14條市級示范村和16條區級樣板村,形成了定時定點上門收集、村巷撤桶并點居民自投、廚余垃圾不出村等多樣特色亮點。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98%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率達43.62%、資源化利用率達100%。
三、查罰結合,形成共管合力
一是采取鎮(街)交叉互檢的方式,1周對全區各鎮(街)開展2個輪次的暗檢,檢查300個次投放點、30個次村、60個次機團單位,提升檢查的覆蓋面。二是采用第三方檢查,落實垃圾分類“日檢查周通報”制度,重點針對小區無人站桶、清運保潔不及時、垃圾混投等問題進行不間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整改,夯實垃圾分類基礎;三是推進暗訪制度,每日由1名公務員帶隊,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在垃圾投放高峰期深入投放點進行暗訪,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四是實施視頻監管督導。利用500多個專用監管攝像頭、24臺收運車GPS系統,通過手機APP進行數據采集,實現廚余垃圾從投放點收集、運輸車輛收運、餐廚站處置全過程實時監控,精準監管點位垃圾分類工作情況。五是嚴格落實區政府垃圾分類執法工作要求,持續加大垃圾分類執法力度,守點執法、巡查執法和視頻監控取證執法等多種方式結合,形成垃圾分類高壓態勢。今年第一季度全區垃圾分類執法立案數1411宗,其中對單位立案95宗,環比增長18.75%;處罰金額22.59萬元,環比增長33.4%。高強度連續的垃圾分類檢查和執法警示教育作用逐步顯現,單位和個人遵守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明顯提升。
四、完善設施,緩解環境壓力
一是推進火燒崗生活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加強山體日常監測,每日開展安全巡查,檢查山體覆膜、沼氣抽導情況,落實滲濾液無害化處理和沼氣發電綜合利用。2020年,處理滲濾液2萬多噸,發電約3萬度/天。二是協調配合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建設,現項目已進入主體工程和安裝工程施工階段,垃圾池、渣池結構、焚燒爐、余熱鍋爐、汽機、煙氣系統和輔機設備正在安裝。土建工程形象進度58%,安裝工程形象進度40%。計劃今年底完成項目土地和設備安裝,進入調度階段。
五、系統謀劃,逐一進行突破
一是狠抓機團單位生活垃圾分類。以“源頭減量,示范引領”為主題,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完善制度建設、落實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回收利用、推動“綠色辦公”,打造形成具有黨建引領、標準管理、環保節能、爭優創新的機團單位生活垃圾分類新格局。二是建立綠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通過回收再利用、破碎資源化利用、綠植有機堆肥、生態覆蓋、食用菌生產的方式,推動鎮(街)建立綠化垃圾就地、專項處理設施,減少綠化垃圾進入其他垃圾體系;三是開展無廢學校創建。細分生活垃圾,實施嚴格管理措施,推動其他垃圾零排放。通過創建活動,以小手拉大手,以學校宣傳輻射社會,以學生教育帶動家庭,以30萬個學生帶動30萬個家庭,輻射200萬人口,形成全社區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四是推動農村廚余垃圾漚肥處理。在農村試行推廣成本低,操作簡單,對廚余垃圾純度要求不高的漚肥處理方式,探索農村廚余垃圾堆肥處理,實現廚余垃圾不出村。
感謝您對我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