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區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第10號提案的答復
傅紅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深入推廣發展裝配式建筑助推我區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第10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發展改革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財政局、區招商辦、區城市更新局、區基建辦、化龍鎮政府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于5月7日與提案聯系人彭梓敏電話溝通、7月6日與您座談交流。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我區裝配式建筑現狀情況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建造方式,可以推動傳統建筑業從分散、落后的手工業生產方式,跨越到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社會化大工業生產方式,有利于實現“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減少人工、節能減排”的“兩提兩減”目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作業環境,降低勞動力依賴,提升建筑業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貢獻度,是建筑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穗府辦規〔2020〕16號)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和2025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積比例分別不低于30%和50%。
2018年-2021年,我區新建房建工程建筑面積分別為645.36萬平方米、764.04萬平方米、584.99萬平方米和439.68萬平方米,實施裝配式建筑面積分別為0、46.59萬平方米、60.57萬平方米和121.75萬平方米,裝配式占比分別為0%、6.1%、10.35%和27.69%。
經分析,裝配率不高的原因是2017年之前出讓土地的項目和村以提供土地作為出資形式的合作開發項目均沒有包含裝配式建筑面積,造成我區新建房建工程建筑面積中裝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目前,我區實施裝配式建筑的在建房建工程27項,總建筑面積227.77萬平方米,其中裝配式建筑面積117.77萬平方米,占總建筑面積的52%;政府投資項目4項,非政府投資項目23項,總建筑面積分別為58.66萬平方米、169.11萬平方米,占比分別為25.75%、74.25%。目前我區現有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構件生產基地3個,隨著區內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提高,構件生產企業的產量、產值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我區現有裝配式專業施工隊伍公司2家。
二、對政協提案內容的回復
(一)關于制定出臺配套優惠政策發揮推動作用的建議
1.為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廣州市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文件。如《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市裝配式建筑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穗建改〔2020〕22號)規定:“裝配式建筑項目在商品房建筑主體施工形象進度達到樓棟地上總層數的十分之一時,開發企業即可向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預售許可”;《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穗府辦規〔2020〕16號)規定:“對自愿實施裝配式建筑的新建項目,給予預制外墻或疊合外墻預制部分不計入建筑面積的獎勵(獎勵的建筑面積不超過±0.000以上計容建筑面積的3%)”。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在規劃審批階段,均傳導了自愿實施裝配式建筑的獎勵條款,嚴格執行現有裝配式建筑方面的優惠政策,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同時,我局現正結合建筑、規劃設計和建筑新材料產業鏈發展工作,研究制定有關裝配式建筑上下游產業的扶持辦法,例如計容面積獎勵、企業稅率扣減、特色融資服務等多種辦法,完善后將呈報區政府審定。
2.裝配式建筑因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形態多樣,以及受道路、運輸政策及市場環境的影響,陸路運輸效率不高,而通過港口碼頭以及水路運輸可以較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目前,我區能夠適應裝配式建筑業務的港口項目包括上述龍沙碼頭一期和待開發建設的龍沙碼頭二期。兩個碼頭的基本情況為:
(1)龍沙碼頭一期作業區岸線長420米,后方陸域面積15.3萬平方米,擁有兩個2萬噸級泊位,形成了以裝卸鋼材、河沙、砂石等建筑材料為主的業務格局。得益于國家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發展,鋼材、砂石等建筑材料水運到港中轉集散,龍沙碼頭一期作業區發展勢頭良好,2021年完成散雜貨吞吐量1019萬噸。
(2)龍沙碼頭二期(下稱項目),項目規劃用地面積334畝,占據珠江主航道番禺區內唯一的深水岸線資源長680米,擬建設3個萬噸級多用途泊位。短期內計劃發展以鋼材及裝配式建筑等建材類為主的件雜貨以及散貨業務,中長期兼顧發展集裝箱和滾裝業務。在上級單位支持下,項目已取得在岸線、港口規劃、土地、碼頭專項報告等各方面的重大進展,為碼頭的后續開發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廣州港集團通過廣州市政府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方案,龍沙碼頭也列入了整合計劃,碼頭整合只是股權方面的整合,并不因股權轉移而喪失運輸功能,其仍可為裝配式構件水路運輸提供保障。
(二)關于政府投資性項目為試點發揮示范作用的建議
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分工合作,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與新基建、“三舊”改造、城市更新等的有機結合,加大政府投資項目采用現代建筑產業化技術應用力度,帶頭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建造,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一是區發展改革局對我區新立項的財政項目進行把關,對新立項的政府投資大中型項目在立項時規定實施裝配式建筑。二是區城市更新局對目前我區東郊村、羅邊村、南浦村、沙溪村、蔡邊一村、里仁洞村等更新改造項目,均已明確落實裝配式建筑要求。三是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在招拍掛出讓的建筑工程建設用地中設置裝配式建筑要求,確保全區年度新出讓用地總建筑面積中,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50%。四是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監督管理,確保項目建造過程中實施裝配式建筑。五是區交通運輸局在橋梁、沉管隧道等具備可行性的交通設施項目的建設中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三)關于制訂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發揮技術支撐的建議
根據《廣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通知》(穗建CIM〔2019〕3號),我區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項目落實BIM技術建設:政府投資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房屋建筑工程、大型橋梁(隧道)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裝配式建筑工程;番禺區汽車城核心區的大型建設工程。對實施裝配式建設的項目,預制構件上有廠家印制的二維碼,實現預制構件生產全過程質量追溯,更好地控制建筑質量。
(四)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確??沙掷m發展的建議
1.為充分賦予政府項目建設單位自主權,在初步篩選、最終定標等環節給予其擇優權,創新發包方式,提高招標效率。自2019年7月6日起,我區招標辦穩步推進“評定分離”招標制度,截至2021年,我區已有多宗項目采用“評定分離”招標。通過“評定分離”招標制度,建設單位能自主選定優質建筑企業,能更好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2.為完善工程總承包管理制度,提升工程建設品質和效益,廣州市建設工程招標管理辦公室依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深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領域招標投標改革的實施意見》(粵建市〔2020〕119號)等相關規定,于2020年8月印發了《關于房屋建筑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的指引(試行)》。區招標辦根據上述招標指引,積極鼓勵政府投資的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包,以實現工程設計、施工的一體化。
3.近年來,番禺區緊抓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建筑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進一步扶持本地建筑企業發展,加大本地優質建筑企業的宣傳、推薦力度,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專門編制《番禺區建筑業優質企業推薦名錄(第二期)》,供建筑市場主體參考選用。企業名錄內收納了我區3家裝配式建筑安裝企業,4家裝配式構件生產企業。通過企業名錄的印發,提升了我區裝配式建筑安裝企業的知名度,提高了承攬業務的概率。下一步,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結合企業的投資規模、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等因素,適時更新企業名錄,加大推廣本地優質裝配式企業力度,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宣傳保障。
(五)關于加強專業人才培育作為人才資源保障的建議
為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打造精品工程,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自2016年以來聯合市總工會,牽手各區、各建筑企業舉辦了六屆廣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同時,為促進裝配式產業發展,自2019年起開始設立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構件裝配作業工種。我局也積極響應市要求,自2019年起組織了三屆番禺區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積極組織區內裝配式企業參加競賽。廣東寰宇裝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競賽中取得第二名,廣州中穗建設有限公司分別在2020年、2021年取得第四名、第一名的好成績。2022年廣州市第七屆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計劃10月舉辦,屆時我局將繼續積極組織區內企業參加競賽和培訓,為我區及廣州市培養一批又一批具備精湛技藝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為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更好地推動城市建設。
感謝您對我區裝配式建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2年9月2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