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水務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41號提案的答復
沙頭街工作室:
你單位提出的《關于提升城市內澇風險預警管控能力的建議》(第41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應急管理局、區氣象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區公安分局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你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在7月26日進行了電話溝通交流,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實行包點管理”的建議
一是水務部門組織各鎮(街)、區排水公司針對我區各個內澇點,制定了“一點一預案”,明確“三個責任人”,落實內澇點管控措施,動態更新內澇風險點信息;二是公安部門采取視頻巡控、路面警力巡邏的方式,及時掌握易積水點位,安排警力到場做好交通疏導工作;三是落實應急排澇隊伍設備前置布防,啟動暴雨內澇響應后,各鎮(街)、市排水公司、區排水公司落實提前布防和協防,區水務局原有搶險力量作為后續支援力量,由區三防指揮中心統一調度。目前我區已建立了發布氣象預警、啟動應急響應、部門鎮(街)布防的有效應對強對流極端天氣,城市內澇防御的聯動應對工作機制。
二、關于“完善監測體系”的建議
一是我區現已建有40個氣象觀測站,基本實現對轄區內任意一個內澇點傳統天氣監測手段全覆蓋。建成一套Ka波段毫米波測云雷達,實現對云的垂直廓線觀測。同時針對主要內澇風險點,開展智能氣象觀測試驗,目前已建成3套智能微型氣象觀測站。二是完善水浸風險區域、涵洞隧道等涉水危險區域水位監控(液位感應)終端建設。水務部門現已完成62個閘泵站狀態監測設施,32個河道水位計,338個管網液位計安裝,改造三防水文遙測20個,并接入部署到智慧水務平臺。區排水公司正實施水浸點加裝積水感應裝置,實時傳輸現場積水情況,為現場搶險設備、人員投入,提供決策參考。交通部門已制定相應智能監控方案,正在組織推進實施。通過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防暴雨內澇效果,爭取防御工作主動權,有效減輕內澇積水影響。
三、關于“健全預警機制”的建議
一是做好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在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過程中,針對城市內澇風險,氣象部門通過手機短信、粵政易、微信、微博等多渠道,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防洪排澇應急聯動成員單位等發布天氣實況、預報、預警服務信息及防御建議,并針對大石105國道水浸點應急搶險等6個內澇相關微信群以及區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粵政易群,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今年以來,區氣象部門共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68次、重大氣象信息快報20期,發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短信1544條,約482萬人次;二是大力推進城市內澇監測預警平臺本地化工作,該平臺及內澇監測預警平臺集內澇信息監測、預警及評估于一體,可依據隱患點內澇災害易發程度、降雨強度等級等,劃分城市內澇氣象風險等級,并自動生成內澇氣象風險評估和預警產品,可為城市內澇防御發揮氣象“消息樹”作用。區水務部門、氣象部門、排水公司聯合成立了“番禺區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技術研究工作專班,共同推進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研究工作?,F已選定105國道南大路口等3個內澇點為試點,計劃率先開展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業務試運行。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完善番禺區城市暴雨內澇監測預警平臺功能本地化,開展面向3個試點實現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業務試運行,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業務評估檢驗,逐步實現對區內所有內澇點氣象風險預警業務全覆蓋。二是依托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禺智管”平臺,添加優化內澇監測預警模塊,實現內澇積水情況一屏統覽,實時態勢感知,為指揮決策提供實時可視的決策數據。三是繼續整合基層鎮(街)應急管理平臺,打造基層應急管理,防御準備工作基礎,持續用力完成基層鎮(街)應急的四個整合(部門整合、職能整合、指揮調度整合、力量整合),盡快補齊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職能未整合、處置能力不足短板,打通應急管理工作“最后一百米”。
感謝你們對我區城市內澇風險預警管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水務局
2022年10月8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