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第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47號提案的答復
致公黨番禺區基層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保護傳承“獅舞(廣東醒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第47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文聯、沙灣街、鐘村街、大龍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于7月28日召開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經綜合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文聯、沙灣街、鐘村街、大龍街等單位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龍獅文化是一種集武術、舞蹈、音樂、技巧等綜合因素的體育項目,充分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種團結力量,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象征。近年來,區職能部門以及屬地鎮街積極挖掘龍獅文化,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主要工作有:
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不斷加大醒獅非遺項目傳承保護工作力度
廣東醒獅已被分別列入國家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周珠仔作為廣東醒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2018——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表現突出,獲先進一線工作者(文化傳承類)稱號。近年來,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加大對廣東醒獅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主要工作有:一是扎實開展普查。分別于2009年、2014年開展包括廣東醒獅在內的非遺線索普查,同時配合廣州市醒獅資源調研開展全區醒獅資源普查,我區轄內各鎮(街)共有醒獅隊伍21支,活躍在區內大部分鎮(街)。二是不斷完善廣東醒獅非遺保護體系。目前全區共有1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獅舞(廣東醒獅,第一批,2006年);3個區級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廣東醒獅(新橋,第二批,2012年)、廣東醒獅(市頭,第三批,2015年)、廣東醒獅(市橋,第二批,2012年);有6名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為:周鎮隆(省級)、周珠仔(市級)、周偉強(市級)、周銳東(市級)、蔣冠華(區級)、張崇格(區級)。擁有新橋小學、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沙灣鎮實驗小學、文邊小學等一批在傳承廣東醒獅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市、區級非遺傳承基地。三是為廣東醒獅藝術提供展示平臺。通過舉辦“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邀請區內廣東醒獅隊伍進行現場展示和舞臺展演,同時舉辦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圖片展,向市民傳播我區優秀非遺知識。四是不斷加強廣東醒獅傳承推廣。舉辦“尋找禺山的記憶”非遺進校園活動,通過展演、展示、展覽等方式將包括廣東醒獅在內的我區優秀非遺文化帶進校園,不斷加深青少年對廣東醒獅的認識和了解。每年推薦我區多間學校的醒獅隊伍參加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目前已累計獲得金獎2次,銀獎2次。結合大龍街特色非遺項目,在大龍街開展了廣東醒獅暑期青少年非遺傳承班,受到廣大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五是出版系列叢書。區非遺中心先后組織編寫《番禺非遺通識匯編》《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小冊子)向青少年和普通市民普及包括灰塑在內的非遺知識。《番禺非遺通識匯編》匯總了包括廣東醒獅在內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概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廣東醒獅常識和傳承保護概貌。六是非遺傳承與文物活化相結合。探索“文物活化與非遺傳承傳播相結合”的傳承思路,指導相關鎮(街),將區內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如石樓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善世堂、大龍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成書院、化龍鎮區級文物登記單位山門大宗祠,活化利用為廣東醒獅傳承傳播活動場所。通過將區內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古香古色的文物和古建筑內,增強市民群眾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實文物和古建筑,提高區域內非遺整體保護水平。
二、區文聯積極推動醒獅文化創新性發展
區文聯重視挖掘和傳承本土優秀的醒獅文化,通過深入指導、重點扶持、整合資源,大膽創新,使傳統的醒獅文化融入時代氣息并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取得優異成績。2004年,番禺民間藝術團進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天壇公園游園活動文藝演出;2006年,沙灣醒獅藝術團代表南獅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八屆全國文代會、第七屆全國作代會”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由番禺區文聯創作,鐘村民間藝術團參演的節目《虎嘯神州》,代表廣東省文聯參加由中國文聯與中央電視臺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活動,并應中組部邀請參加“院士專家新春聯誼會”演出;2010年,經省文聯選拔推薦,組織隊伍代表廣東省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2022年,番禺區文聯受中國文聯邀請,組織番禺醒獅團在北京錄制“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2春節大聯歡”節目等。
三、區教育局大力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
目前全區已有48所區級以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項目學校,在龍獅文化藝術方面,各教育指導中心學校均有涉及,其中以鐘村、沙灣兩個片區的學校做得比較出色。位于“廣東省龍獅文化之鄉”的鐘村中學,也是“龍獅文化校園實踐基地”,曾承辦過廣州市第二屆少年龍獅錦標賽,學校龍獅社團成立于2016年,以“鐘秀源遠,儕輩擔承”為宗旨傳承龍獅文化,在校內外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舞龍舞獅教學、競賽、展示、社會服務等活動,自成立以來已培養了150多位舞龍舞獅好手,他們刻苦訓練,傳承技藝,成績顯著,曾獲得廣州市第二屆少年龍獅錦標賽一等獎、2017年番禺區龍獅錦標賽金獎、2018年廣州市番禺區禺山武林傳統醒獅一等獎。此外,鐘村街中心幼兒園深挖龍獅文化精神,依托課題研究與探索挖掘龍獅文化的精神內涵,構建出園本特色的龍獅文化,開拓小醒獅系列龍獅文創產品,寓龍獅之形、之情、之神,毓育樂悅、樂志、樂學有靈氣的一代。沙灣實驗小學挖掘和弘揚沙灣優秀歷史文化,弘揚尚武文化,積極推進武術、舞獅、舞龍、舞鳳等項目在學校的實施,頗具特色。
四、鐘村街做好龍獅文化“薪火相傳”
2005年成立龍獅武術協會,鐘村街相繼被評為“廣東省龍獅文化之鄉”“中國龍獅文化之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先后在鐘村中心小學、謝村小學、鐘村中學和鐘村中心幼兒園成立“龍獅文化傳承基地”,并把龍獅文化融入教學內容,形成龍獅操、龍獅鼓、龍獅劇、龍獅課、龍獅編織等課程,利用沉浸式教育激發學生們對學習本土傳統龍獅文化的興趣,采用階梯式培養模式培育更多龍獅文化“繼承人”,進一步鞏固龍獅文化育苗計劃。同時,將龍獅文化作為鐘村街的文化品牌重點打造,從環境氛圍的渲染、節日氛圍的布置等,處處都能看到鐘村龍獅文化的特色。并通過南方+、番禺融媒、《今日鐘村》報刊和微社區e家通等宣傳渠道,宣揚龍獅文化向上向善、頑強拼搏的精神。每年由街道牽頭定期舉辦龍獅武術展演活動,從而不斷激發龍獅團隊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通過線上線下展演的形式,展示龍獅技藝進一步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本土龍獅文化品牌的知曉率。
五、沙灣街不斷提升醒獅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
沙灣街對獅舞(廣東醒獅)文化與技藝不斷進行挖掘、整理和提升,結合文化旅游項目進行融合開發,通過完善項目資料、提供訓練場所器材及展示平臺、接待媒體作宣傳等,積極推動醒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獅藝民間社團與外界交流溝通,充分展示醒獅的藝術魅力。沙灣龍獅協會(原沙坑龍獅團)成立于1997年,常年活躍于沙灣地區,并組織開展各類比賽、組隊參賽、日常訓練及傳承傳播活動等。同時,將轄內實驗小學龍獅項目推薦成為番禺區“一校一特色”品牌項目,編制《弘義致遠》校本課程,建立梯隊式傳承教育模式;開展進社區教育,開設獅藝學習班、“沙灣街獅舞(廣東醒獅)公益培訓班”等。此外,在重大節慶、文藝與旅游活動中為龍獅提供多方位展示平臺,擴充龍獅文化影響力,與沙灣古鎮、寶墨園景區聯合舉辦非遺文化展示與傳播活動,多年來獅舞是景區大型民俗文化展演的重點節目,沙灣龍獅協會參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沙灣留耕堂牌匾揭幕儀式”及“沙灣民俗文化博覽館開館儀式”展演,參與全域旅游宣傳片《遇見沙灣》拍攝。實驗小學龍獅隊參加省龍獅、麒麟錦標賽,獲小學組傳統群獅、單獅三等獎,市第二屆龍獅邀請賽并榮獲女子龍金獎。興賢小學龍獅隊參加2020廣州市“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啟動儀式暨非遺醒獅進校園成果匯報演出,獲第五屆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單獅、群獅比賽銅獎。實驗小學的曾梓夏同學參加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共青團省委聯合主辦的“非遺少年說”演講展示活動,用演講和演藝形式展現了醒獅的非遺文化內涵,榮獲“非遺少年達人”稱號。
六、大龍街做好醒獅非遺傳承工作
發揮轄區新橋小學(九成書院)與醒獅文化的天然深度融合優勢,不斷建強機制、壯大隊伍、創新形式,讓新橋這一著名的醒獅之鄉在活態傳承中激發非遺新活力,不斷推動醒獅作為嶺南民俗文化的優秀代表回歸社區、回歸生活。2021年,九成書院入選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新橋小學(九成書院)被評為2021-2023年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新橋小學(九成書院)成立學校“武術醒獅”社團,掛牌成立“廣東省武術協會精武會番禺新橋武術醒獅訓練基地”,聘請廣東省南獅傳承人周珠仔、蕭永健等為教練,積極開展社團宣傳活動和推廣武術醒獅,創建武術訓練團隊與特色品牌。2021年,新橋村武術醒獅社團編寫了校本讀物《醒獅操》,對九成書院歷史以及書院文化理念、南獅文化、新橋小學武術醒獅社團等進行了介紹,創編了“少兒醒獅操”,同時開發醒獅校本課程,在各學科中滲透醒獅文化,推動醒獅文化充分吸收新生力量。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將繼續深挖醒獅、龍獅文化內涵,大力傳承保護優秀文化。主要工作有:
一是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將進一步促進龍獅文化的普及、傳承、保護工作,繼續組織推薦符合條件的龍獅類非遺項目申報相關級別的代表性名錄,推動大灣區醒獅藝術交流活動,扶持優秀團隊壯大發展,適當提高項目傳承人補助經費,并為各類社團提供藝術展示平臺。
二是區文聯計劃與鐘村街聯合在廣州市民間藝術創作實踐基地共建醒獅藝術體驗空間,讓廣大市民有機會體驗醒獅藝術,做好優秀傳統藝術的活態傳承。
三是區教育局將繼續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番禺教育新的更大貢獻。
四是鐘村街繼續通過恒常組織開展青少年龍獅武術公益培訓、扶持“龍獅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組織龍獅武術成員單位展演等形式,扶持龍獅文化發展。
五是沙灣街將繼續開展非遺獅舞(廣東醒獅)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把獅舞研學游和醒獅展演納入旅游項目的開發內容,為其提供堅實的展示平臺和更多的表演機會,并以保護、傳承為基礎力促醒獅演藝走向產業化。繼續對非遺獅舞(廣東醒獅)文化進行深入發掘研究,聯合本土其它民間文化一起進行有效整合,及時將研究成果運用于項目的保護和推廣。建立醒獅藝人的長效培養機制,根據時代要求不斷拓寬醒獅演出套路的傳承創新和傳授途徑,在青少年中培養傳承人,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9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