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51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沙頭街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番禺西部文化旅游片區人文景觀建設的建議》(第51號)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基建辦、區交通運輸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沙頭街、沙灣街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劉健璋委員在8月11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打造人文大夫山的建議
大夫山森林公園作為我區重要的景區公園之一,山勢橫跨沙頭、鐘村、石壁三條街道,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下屬單位大夫山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專門管理。2021年大夫山森林公園進行了《廣州番禺大夫山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總體規劃(2021-2030年)》的設計修正工作,規劃以保護生態為前提, 適度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突出森林公園“生態旅游、都市休閑、 康體療養、觀光游覽、科普教育、戶外拓展”等功能,將在原有的人文景觀進行升級完善。在歷史文物保護方面,大夫山現有6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大烏崗風火臺遺址、市橋大橋頭、黎巨川墓、孔復夫婦合葬墓、簡嘉誥夫婦合葬墓、陳元書夫婦合葬墓等,屬地沙頭街每月進行定期巡查,并把相關資料錄入市文物系統,確保文物得到恒常性保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區非遺保護中心已于2009年全區非遺線索普查工作中,通過實地走訪、口述訪談等形式,對“大夫山的傳說”這一非遺線索進行了文字和圖片記錄,并作為《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展覽》的一部分,于2009年“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展出,在2021年沙頭街新出版的圖片冊《沙頭故事》里第一章也對大夫山的故事進行了詳解。下一步,區非遺保護中心將繼續指導沙頭街,做好“大夫山的傳說”推薦申報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相關工作。
二、關于重塑青蘿嶂的高士隱居文化底蘊的建議
歷年來,沙灣街持續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挖掘整理,編輯出版《沙灣鎮志》《沙灣民俗文化》《坊間青蘿——沙灣民間傳說故事》等書籍,系統性整理沙灣歷史文化相關資料。2021年,在沙灣古鎮旅游景區內建成沙灣民俗文化博覽館等文化展館,集中展示沙灣歷史文化,充分彰顯了沙灣風采和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整合文化旅游資源,通過編制《全景沙灣》全域旅游導覽手冊、拍攝《遇見沙灣》全域旅游宣傳片等方式,宣傳、推介沙灣全域旅游與文化資源,展示沙灣歷史文化的精髓,加強沙灣文化品牌與全域旅游的宣傳力度。關于在滴水巖森林公園修建雕塑、碑刻以及建筑展館等建議,根據《廣州市公園條例》,區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園的管理工作,需要區有關部門統籌協調研究該建議可行性。
三、關于融合兩山與龍灣濕地打造漢番禺城的旅游路線的建議
我區在推動西部片區旅游發展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機制保障,高位推進西部旅游片區高質量發展。制定、印發《番禺區全域旅游發展管理辦法》《番禺區落實<廣州加快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工作任務分工表》等文件,統籌推動包括西部旅游片區在內的全域旅游和文商旅融合發展。二是發揮資源優勢,推動西部旅游片區“旅游+”融合,目前,西部旅游片區內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沙灣古鎮和寶墨園、國家3A級旅游景區紫泥堂文化創意園景區,以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留耕堂,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沙灣古鎮獲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寶墨園、紫泥堂、沙灣古鎮獲評為廣州首批影視拍攝取景基地;打造番禺水鄉文化游(沙灣古鎮-寶墨園-南粵苑-海鷗島-大嶺村)、番禺美麗鄉村之旅(番禺博物館-沙灣古鎮-松露小學-大嶺村)兩條精品旅游線路,并分別入選首批及第三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出番禺紅色旅游線路(植地莊抗日戰斗烈士紀念碑-番禺星海生平展陳-沙灣古鎮)。三是注重營銷推廣,提升西部旅游片區旅游品牌形象。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加強片區宣傳推廣,通過中央、省、市及港澳等各級各類媒體廣泛發布包括西部旅游片區在內的全域旅游的新聞報道。寶墨園春節“水上飛獅”表演連續兩年登上《人民日報》頭版;央視紀錄片《記住鄉愁》專門制作播出了《沙灣鎮——禮樂傳家》專輯;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第一時間》欄目,開展番禺全域旅游宣傳;“嶺南古邑·粵韻番禺”全域旅游主題宣傳覆蓋86個地鐵站點、35個公交站、180臺公交車、廣州南站到達廳8個電子顯示屏及城市主干道等公共載體;策劃全域暢游電臺節目。下一步,我區將繼續深挖西部片區優質資源,整合旅游、歷史、文化等元素,設計打造歷史文化觀光與戶外運動相結合精品旅游線路,積極推動紅蘿嶂、青蘿嶂觀景步行橋立項,助力推進西部片區“快進慢游”全域旅游體系建設。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旅游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9月30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