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衛生健康局關于番禺區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第75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沙灣街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創建番禺“應急地圖”,爭搶救治黃金時間》(第75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組織區財政局認真研究辦理,并于6月6日與黃華慶委員座談。經綜合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我區搶救心跳驟停的救援體系現狀
2020年9月17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征求<廣州市公眾場所配置全自動除顫儀(AED)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廣州市擬部署4500臺AED,并培訓初級急救員20000人,其中番禺部署540臺,配套培訓初級急救員2000人。近期廣州市已在地鐵站等多個公共場所設置AED,并實現在“百度地圖”APP中標示AED的詳細地址,加入一鍵導航功能,可呈現AED地圖雛形。在急救員培訓方面,我局對醫務人員開展“三基三嚴”培訓,區紅十字會以及120急救醫療指揮中心組織的社會急救培訓均包含除顫儀或全自動除顫儀(AED)使用方法的培訓項目。其中社會急救培訓人數每年達到2000名,并為完成培訓的人員發放衛生應急救護員證書。區中心醫院等醫院也積極開展進校園急救培訓項目。
今年,我區擬在區行政辦公中心、廣州南站長途客運站與公交站、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番禺區稅務局機關辦公樓、東環街辦稅服務大廳等場所設置AED,擬明確AED設置主體、設置標準、設置條件、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模式,明確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在衛生應急救護員方面,先利用AED設置單位內部員工,通過強化培訓和應急演練,采取分片負責。通過不斷增加的AED布局,帶動衛生應急救護員的培訓,逐步連成一片,覆蓋全區。同時,通過信息化建設,將公共場所設置的AED和我區社會急救醫療體系有機融合起來。用5-10年的時間,達到全覆蓋。
二、關于提案建議相關問題的答復
一是關于高效組織現有資源方面。在AED內置4G/5G以及定位系統,發動取得衛生應急救護員資格的加入網絡,通過AED地圖APP,實現出現急救警情時,周邊衛生應急救護人員與AED有效組織有效對接。由于我區AED設置工作剛剛起步,需待AED覆蓋到一定范圍,以及配備相當數量的衛生應急救護人員,AED的功能才能更有效實現。我們將按照廣州市設置AED的規劃,制訂我區的實施方案,通過推進AED設置及培訓工作,并同時通過信息手段,在3-5年內實現資源高效組織。
二是關于線上賦能現場人員方面。遠程指導現場急救,涉及指導人員的真偽、能力,需要明確指導人員的資格獲得及授權方式、指導范圍、職責和權利等法律問題。在國家明確前,我們將探索把AED納入120急救醫療指揮網絡,通過呼叫120急救醫療指揮系統的形式,由120專業調度員提供院前急救指導。
三是關于快速擴充增量資源方面。對于心肺復蘇、創傷大出血包扎等急救能力,需要通過線下培訓及訓練才能勝任。我們將通過120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培養更多的師資力量,并通過線上加線下培訓的形式快速擴充衛生應急急救人員隊伍。
感謝你們對我區應急救治設施完善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衛生健康局
2022年10月8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