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6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化龍鎮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完善垃圾分類站建設》(第36號)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曾瑞平秘書長在6月15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指示要求,把垃圾分類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完善全鏈條分類體系,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自2019年全市實施“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以來,我區通過“撤桶并點”建成1779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并逐步升級改造成兩網融合式、廂房式、投存一體式等新式投放點。同時,對標“建設品質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心化”要求,加強投放點保潔管養和桶邊督導,提高作業標準,保持投放環境干凈整潔,多措并舉鼓勵和引導居民分類投放。現階段我區垃圾分類工作已經打下了一個較好的基礎,生活垃圾強制精準分類參與率達100%、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88%以上。
一、關于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的建議
目前,廣州市已出臺《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及作業規范》(DB4401T144-2022),統一規定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轉運設施和運輸設備設置要求以及作業要求,其中對于居住區分類投放設施,要求“固定式投放點應硬底化處理,采取防滑措施,配備照明設備、洗手設備(含洗手皂液、干手用品),應設置排水設施,污水應排入管網,不得接入雨水管網,設置在建(構)筑物外的投放點應配備遮雨棚,具備條件的宜設置給水設施、安裝視頻監控設施”。
我區自2019年推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以來,堅持以居民小區投放點為主陣地,持續推進投放點建設和升級改造工作,目前全區1779個投放點均嚴格按照廣州市統一標準建設,配備了標準七件套(硬底、公示牌、雨棚、燈光照明、洗手盆、洗手液、紙巾/干手機),安裝了視頻監控,并成功打造了290個廣州市星級投放點。
為提高日常作業水平,營造干凈整潔的投放環境,我區總結出保潔員站桶督導“十步法”(依次為:檢查著裝、清洗消毒、檢查設施、擺放容器、站桶督導、清運垃圾、及時記錄、離崗提示、清運垃圾、清洗消毒十個流程),并制作成視頻,在全區16個鎮(街)、528個小區、177條行政村推廣實施,組織站桶保潔員進行培訓。為解決“嫌臟接觸”問題,我區要求所有亭式投放點在投放時段內由保潔員打開蓋子供居民投放,廂房式投放點配有腳踏式、按鈕式或感應式開關,方便居民投放。下一步,我區將圍繞“精細化”要求,對標廣州市投放點建設標準,持續優化垃圾分類點位的建設和管養品質提升,因地制宜打造兩網融合式、廂房式、投存一體式等新式投放點,不斷提升群眾分類投放體驗。
二、關于推廣導入智能垃圾回收機的建議
隨著垃圾分類的普遍推行,智能化設備對于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有著重要意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也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便利。近年來,我區也在不斷探索引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垃圾分類工作運行和監督效率。在沙頭街、小谷圍街、大石街部分小區以及部分中小學校試點引進具有電子監督與統計功能的智能化回收設備,居民投放垃圾能產生個人積分,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時,可兌換生活用品。引進社會資源回收企業,在居民區設點收集織物、廢紙、廢舊物品等低值可回收物,如引進普聯鷗燕環保公司在住宅小區設置600多個舊織物回收箱,長期收集家庭舊織物;引進寶聯環保公司在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回收舊物(塑料、玻璃、金屬、織物、舊書報等)換積分,有效促進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同時,為打通資源回收“最后一公里”,我區已建成市級標準“兩網融合”網點60個,“小型廂房式投放點+可回收箱體”網點34個,再生資源回收持證網點727個,分布在全區16個鎮(街),有效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我區還將試點實施AI智能回收設備,進一步提升分類投放智能化水平。
三、關于將投放點建設納入新樓盤建設規劃的建議
將投放點納入新樓盤建設規劃,與樓盤主體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有利于解決鄰避效應,也有利于投放點與小區整體環境相融合,提升居民滿意度和獲得感。對此我局已發函聯同規劃部門將生活垃圾投放點納入新樓盤建設規劃,作為樓盤公建配套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施工建設。同時,區住建部門嚴格按照《廣州市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對居住用地內獨立設置垃圾壓縮站的,要求垃圾壓縮站設施應當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與其同時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在住宅首期工程預售前先行申請并通過規劃條件核實,保障垃圾壓縮站的建設和移交工作。由于智能化資源回收設備存在價格較高、日常維護成本大、應用范圍窄等局限,暫未強制要求大范圍使用。
感謝你們對我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3年10月25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