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區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14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劉曉琨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打造番禺區東北片旅游風景區的建議》(第14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科工商信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城市更新局、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分別在5月30日和6月1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緊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重大機遇,依托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以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在深挖和整合旅游資源上取得顯著成效。
一、關于把零散的文物保護單位、景點、網紅打卡點串聯起來,統籌規劃打造整片的旅游路線的建議
一是2018年我區編制公布《番禺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30)》,番禺全域分為四大商旅功能片區,從而通過“景區帶動片區,片區帶動全域”構建起區域現代化旅游體系。包括以蓮花山—海鷗島—亞運城為核心的東部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片區,包括石樓、石碁、大龍等鎮(街);以寶墨園—沙灣古鎮—龍灣涌濕地公園為核心的西部嶺南文化生態旅游片區,包括沙灣、橋南、沙頭等鎮(街);以長隆旅游度假區—廣州南站商務區—萬博商務區為核心的中部現代游樂商貿旅游片區,包括南村、洛浦、大石、石壁、鐘村、市橋、東環等鎮(街);以大學城—廣州國際創新城為核心的北部科普科教科創旅游片區,包括小谷圍、新造、化龍等鎮(街)。二是根據《廣州市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建設規劃》,抓緊落實《廣州市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2022年實施方案》中各項工作要求,區城市更新局加快開展《番禺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大綱》修編工作,配合開展《珠江高質量發展帶道路貫通實施方案》《番禺區南大干線經濟帶空間優化提升規劃暨番禺區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區提升行動規劃》等編制工作。通過羅邊村、沙溪村、新基村、員崗村等舊村改造項目,對片區內歷史文化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并活化利用,打造整合歷史文化遺存的公共空間節點,延續場地的集體文化記憶。如羅邊村更新改造項目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蔭山房、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培蘭書院、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育清羅公祠和村內其他祠堂、廟宇進行整合及異地保護,在余蔭大街北側形成歷史文化街區,與余蔭山房互相呼應,形成良好的互動,傳承嶺南古代園林建筑歷史文化。在編制南村村舊村改造的規劃時,充分對南村鄔氏大宗祠、南圃鄔公祠、南村彭氏宗祠、南村朱氏祠堂、永寧里門樓(5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與傳統風貌建筑(19處)等不可移動非物質歷史文化線索進行摸查及評估,根據歷史文化資源分布、保護利用及相關設計,串聯成片,打通鄔氏光大堂古建筑群——永寧里歷史街區——余蔭山房古建筑群的空間規廊。三是根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關于開展廣州市旅游資源普查的通知》工作部署,開展我區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成立區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小組,委托第三方組建涵蓋旅游、地理、歷史學、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等各方面專家組成的旅游資源普查隊伍,全面摸清我區旅游資源家底,對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定級,為優化旅游空間布局、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線路打造提供基礎支撐。四是擦亮屈大均品牌。依托思賢村內屈大均墓、八泉亭、聽泉屈公祠等資源,2023年以來,舉辦屈大均文化宣傳進社區、屈大均詩歌朗誦大賽、屈大均拓印制造活動;清明節期間舉辦緬懷愛國詩人屈大均清明祭掃活動、青少年“敬先賢、思遙寄”研學活動;5月舉辦“為時光烙印,為閱讀停留”屈大均文化書簽DIY活動。同時,從2022年年末以來,在視頻號打造“屈大均文化——一分鐘小課堂”,目前已經完成 12 期視頻制作,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關于配套好各景點周邊的便民設施的建議
一是2018年至2020年,我區開展“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全區共新建、改建公廁261座,彌補公共廁所數量不足的短板。另外,我區把“廁所革命”作為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各大景區廁所從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都得到顯著提升,增強了市民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二是依托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站——廣州南站,我區規劃建設4條高速鐵路、3條城際軌道、4條城市軌道,區內地鐵運營里程達64.7公里,“六縱六橫”高快速路網基本形成。開設7條區內旅游公交專線,建成綠道424公里,碧道222公里,構建快進慢游綜合旅游交通體系。區交通運輸局根據文旅節點周邊的道路通行和客流情況變化,逐步優化完善我區公交線網,目前屈氏大宗祠周邊設有公交站點莘汀村站,該站點至屈氏大宗祠步行距離約350米,停靠番51、番53等3條公交線路,可接駁地鐵新造站、地鐵員崗站及通往市橋、南村、大石等鎮(街)。余蔭山房周邊設置公交線路番30旅游專線(余蔭山房至奧園廣場),可接駁地鐵員崗站、地鐵南村萬博站、地鐵漢溪長隆站和地鐵市橋站。三是2022年我局組織對各鎮(街)的工業及鄉村文旅資源摸底調查,尤其是特色旅游民宿、農家樂等旅游資源進行全面地梳理,包括新造鎮、化龍鎮等都具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化龍鎮擁有腰記飯店、龍林山莊、雍雅兄弟山莊等特色農家樂,新造鎮擁有格林東莊、8號曬谷場、金航農場、紅林花海民宿農莊、新造銘培番薯嶺等五個特色農莊、農家樂。
三、關于推出文化民俗游、鄉村生態游、工業游等不同風格的路線,供不同受眾多樣化選擇的建議
一是我區推出番禺山水園林美食游(蓮花山旅游區-余蔭山房-長隆飛鳥樂園-漁人碼頭景區)、番禺水鄉文化游(沙灣古鎮-寶墨園-南粵苑-海鷗島-大嶺村),及番禺美麗鄉村之旅(番禺博物館-沙灣古鎮-松露小學-大嶺村)等三條精品旅游線路,并入選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二是我局以“嶺南古邑 粵韻番禺”為主線,串起大學書香、智造時尚、嶺南民俗、紅色文化、廣東音樂、廣州美食六大品牌,推出“‘禺’你相約,全域暢游”12條主題旅游線路,其中就包括“禺村探秘.名村尋跡游”“禺韻流長.南粵民俗游”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三是重視工業遺產的保護及活化利用,截至目前,蓮花山古采石場、上漖船廠、沙灣街紫坭糖廠、西坊大院、市頭糖廠宿舍群、廣東省糧油儲運公司第二倉庫、廣州珠江面粉有限公司等7處工業遺存入選廣州市工業遺產保護名錄。新造鎮的良倉·新造創意園,前身是上個世紀50年代蘇式風格的國家糧食倉儲之地(廣東省糧油儲運有限公司第二倉庫)以及民國時期番禺縣政府舊址,后續將以城市更新微改造方式,以煥發老城市新活力為目標,打造成一個集創意辦公、人文商業、藝術生活、社區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文商旅藝術園區,并將致力成為國內知名的文化高地和國家級文化創意示范基地、國際親海的濱水文商旅新地標。
目前,化龍、新造、南村的旅游資源點雖然十分豐富,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旅游吸引力不夠強,旅游接待能力和基礎配套不足等問題。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唯一性、震撼性、規模性仍不夠突出。下一步,我區將結合您提出的建議,對該片區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摸查,對轄內零散的文物保護點、景點、網紅打卡點是否具備參觀游覽條件進行評估,如符合對外游覽條件,我們將納入我區旅游資源的統籌規劃,整合打造相應的旅游線路。另外也將繼續著力提升我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將我區打造成為“灣區范、嶺南風、番禺味”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范區域。
感謝您對南村鎮等東北片區文旅發展的關心與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區全域旅游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3年7月25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