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市場監管局關于區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69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王兆玉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全面加強四類藥品和防疫物資價格監管與保障供應的建議》(第69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衛生健康局、區委宣傳部、區發展改革局、區民政局等部門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5月25日進行了座談交流會。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在加強防疫物資質量監管和價格監管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專項整治,組織到位。我局于2023年1月至6月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先后印發《番禺區市場監管局關于印發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番禺區市場監管局關于印發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細化工作任務。
(二)盡責履職,落實監管。我局做好藥械質量、價格、廣告及非醫用口罩質量監管工作。截至5月15日,共檢查藥品生產、批發企業(含連鎖總部)29家次,零售藥店1469家次,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4家次,經營企業494家次,醫療機構64家次,向1000余家藥店和16家醫療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發送價格提醒告誡信息。
(三)加大力度,依法行政。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嚴查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強大震懾效應,今年以來,累計立案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24宗,其中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5宗、價格監管3宗、網絡交易監管7宗、廣告監管2宗、質量監管(非醫用口罩)7宗,辦結案件20宗,罰沒145.28萬元。其中,我局辦理的某藥店藥品售價哄抬價格案,入選廣州市2022年度價監競爭、廣告“十佳案件”,獲多個重要公共媒體平臺報道,嚴厲打擊不良商家涉疫防控物資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疫情防控秩序及市場經濟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接下來,我局將持續做好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把行動落實落細,形成長效機制,始終把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納入年度監管工作重點。
二、在保障防疫物資供應,滿足廣大群眾需求方面的努力
(一)源頭保障,全力確保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供應。制定《番禺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應急預案》《廣州市番禺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資管理辦法》,明確任務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做好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生產保障工作。
(二)統籌調撥,強化部門間物資保障聯動機制。啟動全區各部門間、政府部門與生產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實現共同采購,按需求分配。定期收集集中隔離酒店和鎮街防疫物資儲備情況。集中隔離酒店、洛浦街、大石街、大龍街、鐘村街等提出有關N95口罩、帳篷、門磁系統等問題全部協調解決。
(三)動態監測,掌握涉疫藥品的銷售及儲備情況。截至5月11日,共監測“六大類”涉疫藥品銷售63.98萬盒,儲備可維持15天銷售。隨著各級政府各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工作,現退熱陣痛、抗病毒等藥品,新冠疫情關鍵防護用品醫用N95口罩已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三、在正確引導自媒體正面宣傳上主抓監管與教育
(一)加強自媒體監測。疫情期間,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對區內網絡自媒體開展信息監測監管,對全區119個自媒體均進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及信息發布提醒,嚴禁轄內自媒體自行編發涉疫信息,要求轄內自媒體只能轉載官方發布的涉疫通知和科普信息。截至目前,暫未發現轄內自媒體有宣傳偽科學、不科學的防治辦法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二)加強科普教育宣傳。在區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等開設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專欄。結合上級宣傳、網信部門的工作要求,開展科普教育宣傳,共發布有關網絡推文約4280篇次,累計閱讀量約2億次,有效推廣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等有關信息。
面對后疫情時代可能出現階段性、集中式感染期的情況,我區將嚴格按照“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和省、市總體要求,持續做好現階段防疫政策和傳染病科普知識宣傳,加強正面輿論引導。一是要針對網絡輿情問題,做好應急處置和引導,嚴格落實監測、研判、辟謠、處置、報告全流程管控機制,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筑牢群防群控基礎。二是加大就醫、用藥等醫療信息發布力度,呼吁市民“備藥不囤藥”,提倡新冠患者分級分類就診,充分用好屬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資源,持續暢通就醫渠道,切實滿足群眾診療需求,避免滋生負面輿情。
四、持續做好老弱、低收入、偏遠地區弱勢群體的關愛工作
(一)特殊人群分類分級管理。依托“五結對”幫扶小組力量,利用現有資源,細化“兩個一結對”,做到服務、管理責任到人,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根據廣州市疫情防控應急醫療救治指揮中心特殊人群服務組最新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結合我區實際進行進一步優化,全面排查、比對整合區內困難群眾名單,形成清晰工作底數。目前將衛健部門統一標識的65歲以上黃、紅色標識人群共578人列為重點人群,要求每周問訪摸排分別不少于2次和3次;結合新冠感染相關健康風險評估標準,將其中未感染新冠病毒的768名特殊人群列為次重點人群,要求每周問訪摸排不少于2次;其他群眾落實每周全覆蓋問訪摸排。對有應急醫療救助服務需求的困難群眾及時給予醫療救治轉介分類處置。
(二)建立“人戶分離”困難群眾協同服務機制和集中供養特殊人群服務保障機制。依托“穗救易”系統對民政特殊人群“人戶分離”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按“區內居住”“市內居住”“市外居住”三個類別,摸查“人戶分離”非集中供養對象478人,梳理形成三個類別的人員信息臺賬。特別對67名“市內區外”人戶分離特殊人群,建立戶籍地、居住地聯絡機制,將特殊人群信息進行細化分類并對接居住地民政部門,加強兩地協同服務,確保“人戶分離”特殊人群醫療救治及時得到保。
下一步,我局將圍繞“韌性”城市建設,遵循“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依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強化現場檢查,嚴懲廣告、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持續做好風險減量管理,助力韌性城市建設。
感謝您對我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市場監管局 2023年7月25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