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交通運輸局關于區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70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徐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大學城官洲隧道增加非機動車道的建議》(第70號)建議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公安交警大隊、小谷圍街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6月14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官洲隧道概況
官洲隧道是侖頭—生物島—大學城隧道工程的南段,建設業主單位為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現: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于2005年10月開工建設,2010年8月建成通車,建成通車后由廣州市廣園市政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管養。官洲隧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地處黃埔區廣州國際生物島與我區廣州大學城之間,北起侖頭隧道出口,南止大學城中環西路(大學城中環路),道路等級為一級主干道,通行限速50公里/小時,隧道長約1338米,雙向四車道。侖頭—生物島—大學城隧道的建成,對改善生物島、大學城交通現狀,加快廣州國際生物島開發利用有積極意義。
二、存在問題
官洲隧道為雙向四車道設置,未設置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自通車以來禁止行人、非機動車通行,并在隧道入口位置設置了相關的禁行標志。經梳理,官洲隧道行人、非機動車違規通行問題在2014年小洲便橋封閉維修期間較為嚴重,期間交通管理部門加強了監督和引導,加上小洲便橋恢復通行,該違規通行問題得到一定改善,但依然有個別行人、非機動車違規進入官洲隧道。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和保有量爆發式增長,電動自行車違規進入官洲隧道的情況有所增加,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
三、情況分析
(一)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對長度大于1000米、行駛機動車的隧道,嚴禁在同一孔內設置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對長度小于等于1000米的隧道當需要設置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時,必須設安全隔離設施”的要求,長約1338米的官洲隧道不滿足在現狀隧道增設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的規范要求。
(二)針對官洲隧道非機動車和行人違規通行問題,我區將落實屬地責任,一是主動對接官洲隧道業主單位和管養單位,完善官洲隧道入口處的標志標牌等設施;二是加強宣傳和指引,引導非機動和行人選擇小洲便橋等可供非機動和行人通行的道路出行;三是在我區與官洲隧道連接的路段加強日常巡邏檢查,守護群眾出行安全。
感謝您對我區交通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交通運輸局
2023年8月4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