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交通運輸局關于區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105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馬超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緩解農村停車難的建議》(第105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8月3日進行了電話交流。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南村鎮位于番禺區北部,地處“華南板塊”核心區域,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數量多,機動車擁有量大,停車需求持續提升。您提出通過爭取政策支持、編制專項規劃、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推進農村停車場建設的建議,對于緩解農村“停車難”問題有積極意義,我局對您的建議十分認同和支持。
一、強化規劃引領,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
(一)關于置換土地建設停車場。按《土地管理法》要求,如需使用農用地進行建設,需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滿足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管控要求的前提下,持立項選址文件辦理農轉用手續。現有政策背景下尚無對耕地進行統籌和梳理的依據和先例,如停車場用地屬于經營性質,還需抵扣村的留用地指標,無法給予專項停車場建設指標。
(二)關于專項規劃。根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反饋,結合《廣州市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工作方案》《廣州市番禺區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工作方案》,屬地鎮(街)為村莊規劃編制的主體單位,村參與編制工作,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對村莊進行科學規劃,通過建設與改造并舉,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合理安排生產、生活各項建設用地(含停車場),逐步解決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南村鎮大部分村暫未開展農村停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根據以往編制村莊規劃時同步考慮農村停車規劃的做法,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將在后續村莊規劃中強化農村停車配套、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研究。此外,該局正在推進番禺區綜合交通提升規劃編制工作,該項目將開展番禺區靜態交通提升規劃研究,論證各類停車需求,優化我區公共停車場布局,并對農村停車規劃予以適當考慮。
(三)鼓勵各主體推進停車場建設。按照《廣州市停車場條例》《關于推進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各級部門均鼓勵村莊利用自有建設用地建設公共停車場,推進停車場用地集約化利用。一是鼓勵村集體在確保報建手續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經“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通過,村集體可合理利用公積公益金、征地補償款或當年經濟收入等資金建設公共停車場,緩解停車難問題。為盤活村集體物業或資產,利用自有建設用地改建、擴建、增建后增加50個及以上泊位的公共停車場,可以允許其配建10%以內的附屬公建配套用房或商業建筑面積;利用自有建設用地建設平面停車場或立體機械式停車設施的,可簡化審批流程,免予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二是鼓勵南村鎮研究梳理可用于建設公共停車場的閑置用地,對3000平方米以下的用地優先用于停車場建設,可根據區政府印發的《廣州市番禺區緩解停車難問題工作方案》要求,將有關地塊上報至緩解停車難問題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研究。三是鼓勵南村鎮大力推動舊村改造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通過開發配建的方式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貼合“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臨時泊位為補充”的停車供給原則。四是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停車場建設投入。依據《關于推進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通過配建附屬商業、鼓勵綜合開發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公共停車場按整體或整層確權。
二、關于嚴格執法的建議
一是執法主體方面,按照省公安廳的最新要求,目前派出所已停止交通執法工作,且村內道路的建設、管理主體為鎮(街)、村委,應由鎮(街)、村委切實履行主體職責,引導市民有序停車。二是公共交通、客貨運等經營單位配建停車位方面,我區現有公交企業6家,公交車輛1456臺,公交車停保場用地總面積為161591.15㎡,多數為租賃或臨時使用性質。根據我區現有公交車輛數計算,應有停保場用地面積為291200㎡,停保場用地面積存在129608.85㎡的缺口。三是執法宣傳方面,交警部門制作形式多樣、接地氣的交通安全宣傳素材,持續建設《平安“禺”你同行》專欄,打造番禺交通安全宣傳品牌。今年以來,我區交警部門已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1038次,通過“雙微一抖”在國家、省、市、區級新聞媒體平臺宣傳發布稿件共209篇,創作“天天交警”音頻24條、交通安全情景劇12條。
三、關于提升公交服務,為村民綠色出行創造良好條件的建議
(一)加快完善公交服務水平。我區177個行政村已全面實現公交線路“村村通”。同時,我局高度重視農村區域公共交通系統優化,以解決市民公交接駁地鐵出行需求為導向,方便市民“綠色出行”為目標,2022年以來共優化調整公交線路超40條次。我局已向相關單位、鎮(街)征求關于區內公交線路優化的意見和建議,下一步我局將及時匯總相關建議,進一步優化我區公交線網,引導和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二)提升非機動車道建設水平。一是按照市、區大整治辦的工作部署,自2021年開始,每年均開展非機動車道建設。我區今年已推進建設不少于48公里的非機動車道,其中南村鎮新增超過6公里。二是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組織編制全區系統性非機動車道建設規劃,按照連片成環的原則開展建設。三是提高建設標準,加強源頭管控。在城市道路方案審核階段即要求落實非機動車道規劃,按照“機非共面”的要求嚴把方案關。在對既有非機動車道提質過程中,按照廣州市印發的《廣州市非機動車道改造提升技術指引》等落實建設要求。
感謝您對我區緩解“停車難”問題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交通運輸局
2023年10月26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