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75號提案的答復
李世榮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發展廣州南站附近地區為展覽中心,加強禺港兩地廣大初創者及推廣制作業界的商務與人文交流的建議》(第75號)收悉。我委高度重視,組織區科工商信局、區委統戰部、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9月12日進行了微信溝通。經綜合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您的提案觀點清晰、目標明確、分析透徹、高瞻遠矚,對禺港兩地深入交流發展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參考價值。為更好地分析在廣州南站地區發展會展業的可行性,我委先后組織到杭州東站、杭州西站、上海虹橋站、琶洲會展中心和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進行了專題學習調研,學習和借鑒大型鐵路樞紐以及大型會展中心在發展會展經濟方面的成功經驗。
一、廣州南站地區發展傳統(狹義)展覽業存在的困難
狹義的展覽業?主要指展覽活動,即將物品或作品展示出來供人參觀、欣賞的活動,這種定義下的展覽業,其核心在于物品的展示和欣賞,不包含會議或其他形式的活動。目前,在廣州南站地區發展傳統(狹義)展覽業仍存在較多客觀困難。
一是會展場館及相關用地規劃不足。狹義的會展指展覽和會議,需要提供舉辦會議、展覽的專業場所。根據《廣州南站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和《廣州南站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化》等發展規劃,廣州南站地區未規劃建設大規模會展經濟場館,琶洲會展中心展館總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室內展廳總面積33.8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4.36萬平方米,而廣州南站地區目前僅有漢溪大道以南約3萬平方米地塊可用作會展經濟場館,招商引資困難,發展難度大。
二是財政補貼不足。經調研了解,琶洲會展中心由市、區政府安排專項財政資金用于打造國際會展中心,扶持各類展會和展覽公司走品牌化、國際化道路,而根據廣州南站地區發展規劃,廣州南站地區暫無相關財政補貼用于發展會展經濟。
三是產業支撐不足。經調研了解,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依托東莞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會展資源、專業的會展團隊、優良的產業政策,秉承“一站式A+”的服務理念,吸引各類展會落戶東莞。而當前廣州南站仍以交通中轉功能為主,到站客流多數去往周邊地區,人流優勢還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廣州南站核心區未形成產業規模和集群效應,與周邊地區產業發展聯系也不夠,運營效果不理想。外圍片區發展模式比較粗放,產出效益低。
二、廣州南站地區發展廣義會展業的空間潛力
廣義的展覽業?涵蓋了更廣泛的活動類型,包括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集體性活動,廣義的會展行業不僅包括各種類型的博覽會、展覽展銷活動,還包括大型會議、體育競技運動、文化活動、節慶活動等。結合廣州南站地區實際,我委充分調研、積極探索在廣州南站地區發展廣義會展經濟的路徑。
(一)聚焦區位優勢,發展餐飲酒店
加強南站樞紐與周邊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快速公交的無縫化銜接,做好樞紐站場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統籌規劃建設換乘便捷、環境優美的城市綜合功能空間,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交通樞紐中心,為南站地區產業發展集聚人流、物流。布局與高鐵樞紐高度關聯的特色餐飲、高端酒店、新型商業等項目,建設引領消費升級現代商業設施,滿足區域內客流、商流消費需求。
(二)利用現有資源,扶持重點項目
目前,投資廣州南站商務區的有新鴻基、新世界、李錦記、佳寧娜、太興、翠華等著名港資企業,投資總額高約227億元,其中新鴻基投資建設的廣州南站TOD項目(廣州環球貿易廣場),投資總額約200億元。我區通過扶持重點項目,鼓勵興建醫院和學校等,聯通教育和醫療資源,激勵港資擴大投資規模,貫通廣州南站地區P9、P10地塊,打造系統化、專業化連廊,推動形成粵港澳生活集聚區。
(三)引進玉石、服裝產業,打造專業市場
經過深入調研,我委學習借鑒東莞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的成功經驗,利用東莞、廣州南站臨近區位優勢,與東莞聯合打造先進制造業出口轉內銷示范地,當前正在與榮耀廣場項目洽談,計劃將榮耀大樓作為承接東莞優質產品批發場地。同時,我區積極引進省級國企和市珠寶協會入駐廣州南站核心區,協同促進廣州南站地區制造業升級改造。
下一步,我委將根據職能在更多的產業發展和商務人文交流方面加強與香港地區的合作,同時也期待您能夠在這方面繼續給予支持,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共同為禺港兩地廣大初創者及推廣制作業界營造一個優質的發展平臺。
感謝您對我區與香港地區商務人文交流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