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78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大龍街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大我區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建議》(第78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委宣傳部、區科工商信局、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龍振東委員在8月23日、30日分別進行了電話溝通聯系。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出臺扶持政策的建議
(一)為進一步強化我區公共資源品牌運營主體的品牌意識,激發社會公共資源品牌的市場活力,我區積極開展番禺區公共資源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印發《番禺區市場監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通知》,全面摸查公共資源品牌基本情況,調研走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運營主體、老字號企業、行業協會,宣貫知識產權維權渠道、取證方式、固證要求,建立轄區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維權直通車制度,進一步提升公共資源品牌維權便利程度。
(二)我區積極貫徹上級部門工作要求,持續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促進包括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在內的消費品工業更加穩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續地發展。
二、關于加大對文創企業扶持力度的建議
(一)我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更有悠久歷史和富饒物產。我區深入挖掘本土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充分研讀本地發展史、認識本地文化風貌、理解本地人文內涵,彰顯文化自信。在文創產品制作方面始終堅持傳承創新相結合,在弘揚民間非遺藝術的同時,融合進新時代的文旅特點,讓文創產品能夠講好番禺故事、體現番禺特色。
(二)近年來,我區積極推薦區內文旅企業申報市級產業扶持資金。比如,2023年推薦10家企業共10個項目獲批2023年廣州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共計285萬元;推薦2家企業共3個項目獲批2022年廣州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共計111.5萬元。
(三)區文化館、區非遺中心對我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大量創業支持,鼓勵其開發相關非遺文創產品。一是協助區文化創意協會舉辦“凝聚文創新力量 助力高質量發展”2023年主題春茗晚宴,由區文化館與區文化創意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向我區10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顧問聘書。二是積極協助廣州市市級非遺傳承基地——新橋小學舉辦廣東醒獅和大頭佛特色課程,其中大頭佛社團分設紙撲大頭佛、陶藝大頭佛、碟畫大頭佛、超輕黏土大頭佛、羽型大頭佛以及蛋型大頭佛手工藝創作等6個項目。三是協助新橋小學文創產品申報國家專利。2023年10月,新橋小學創作的佛公、佛婆、佛仔、佛女、笑佛、胖頭佛等6款羽型大頭佛手工掛飾已成功申請了專利。
(四)在做好文創產品開發工作的同時,加大“活動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重點扶持粵曲、醒獅、鰲魚舞、飄色、龍舟、乞巧等番禺傳統民間非遺藝術發展壯大。推動廣東音樂、廣彩、醒獅、磚雕、廣繡、水牛奶等非遺項目進入各大景區景點。充分鼓勵非遺文創產品創新,共促文商旅融合,激發產業新動能,構建文旅發展新業態。
三、關于開辟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建議
(一)旅游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地域文化的傳播載體,極大豐富了我區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為我區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模式更新提供了新動力。我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鼓勵開發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擴大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消費。
(二)我區目前共有11家省、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園區內匯聚了眾多文創產品制作和銷售企業,產品制作內容涵蓋廣繡、廣東音樂、磚雕木雕等非遺文化,以及數碼、AI、AR/VR等新興科技。在銷售渠道方面,不僅深耕本土市場,更是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國際展會等多渠道將各類文創產品銷往海外。
下一步,我區將深化文旅融合,拓寬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傳播,激發開發活力,促進持續循環發展,帶動文化產業繁榮。同時,強化與文旅企業合作,依托非遺文創顧問力量,開發特色非遺文創產品,積極推動非遺生產性保護,為文化產業注入新活力。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旅游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