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80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沙灣街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開發利用二河堤岸資源,助力番禺南片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第80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水務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雷洪文委員在6月21日、9月9日進行了電話溝通。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打造熱點題材,提高區域知名度,吸引八方來客的建議
(一)我區編制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報審稿)提出要建設全域公園、藍綠體系,推動建設綠美番禺,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以水系與生態廊道為紐帶、重點生態公園為節點,規劃形成以大夫山、滴水巖、蓮花山為屏,以良田為斑的“三縱三橫三屏”生態空間格局。構建完善“生態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的城鄉公園體系,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以三枝香水道、瀝滘水道、蓮花山水道、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水脈為鏈串聯河涌水系,結合生態廊道串聯公園,打造城市“翠環”、形成藍脈綠網,合理利用和保護海鷗島,構筑沿江沿海都市生態本底。推動建設綠美番禺,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維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廊道體系,通過慢行系統串聯重要的生態空間,構建通山達海、串聯多類自然空間的番禺綠色基礎設施網絡。
(二)根據省、市河長辦關于碧道建設的總體部署,以番禺適宜建設碧道的點位為主要載體,我區正在構建番禺“通江、近河、及山”及“營景觀、融文化、促休閑、興經濟”的碧道網絡綜合體。計劃采用“碧道+”的建設模式,結合城市發展定位、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因地制宜規劃碧道建設方案,打造“碧道+品讀水文”,依托珠江后航道(番禺段)碧道、市橋河碧道等碧道沿線資源稟賦與產業發展基礎,探索打造濱水文化街區、濱水運動休閑帶等碧道水經濟多元形態。
二、關于打造番禺馬拉松,提升國際知名度的建議
我區依托嶺南水鄉和全域旅游資源,充分發掘大夫山森林公園、海鷗島等人文自然景區與體育活動相結合的可塑性。2023年,我區曾謀劃以大學城中心湖公園為出發點,圍繞大學城環島舉辦大學城人才馬拉松。后受交通圍蔽封路擾民、交通運力不足、安保力量投入巨大等因素的影響,活動最終取消。您提出的借助市橋水道、沙灣水道河岸景觀打造馬拉松賽道的建議,也同樣因存在上述問題而難以推進,且結合我區財政實際情況,近期我區暫無計劃在此舉辦馬拉松活動。下一步,我區將進一步加強研判,積極發動社會力量舉辦包含馬拉松在內的各類體育賽事活動,不斷提升番禺體育賽事知名度。
三、關于拓展建設,打造休閑運動旅游概念城的建議
(一)依托區內大體量體育場館的區位優勢,我區利用大學城體育中心、廣州亞運城綜合體育館、英東體育館以及廣州南站在建的專業足球場等大型場館,爭取高端體育賽事落戶番禺。2024年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系列賽——萬村籃球賽暨“萬力輪胎杯”廣州市番禺區鄉村振興籃球聯賽在廣州亞運城綜合體育館圓滿落下帷幕,賽事首次采用分區賽形式,深入基層,群眾參與度高,深受市民好評。
(二)通過利用現有水務基礎設施,聯動周邊的碧道、廣場、住宅小區,以輕質介入的方式,對水務設施進行文化改造,并疊加科普、休閑等新的功能,打造水利文化景點、水情教育基地、活力濱水空間,將旅游、文化、教育功能置入水務設施,助力番禺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美麗城區建設。2024年,番禺區“百千萬工程”彩龍競艷暨石樓鎮中海亞運城雅生活龍舟邀請賽在石樓鎮礪江河盛大舉辦,活動當天一河兩岸彩旗獵獵,鼓聲雷動,人聲鼎沸,吸引無數市民駐足觀看,上演了萬人空巷的壯觀場景。
下一步,我區將結合全域公園、藍綠體系和綠美番禺建設,充分利用市橋水道、沙灣水道二河堤岸資源,積極推動番禺馬拉松等體育賽事舉辦,助推番禺南片區高質量發展。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旅游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