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五屆番禺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81號提案的答復
政協鐘村街委員個人工作室: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普及民俗文化和打造傳統文化多樣展示平臺的建議》(第81號)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科工商信局、各鎮(街)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于8月15日、8月19日與蔡澤堅委員進行了溝通聯系。經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我們非常贊同你們關于加強普及民俗文化和打造傳統文化多樣展示平臺的建議。深入挖掘番禺歷史文化底蘊,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利用好文化遺產,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文化工程。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各級文化職能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扎實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數量全市位居前列
目前,我區已建立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保護工作體系,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先后公布了6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共47項,包括國家級名錄3項、省級名錄13項(含國家級)、市級名錄22項(含省級及以上);公布了5批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共74名,包括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含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5名(含省級及以上)。2023年全區非遺代表性項目產值約18.5億元。此外,我區還有2個市級非遺工作站、3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21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2024—2026年)、23個區級非遺傳承基地。針對非遺文化傳承傳播和宣傳推廣,我局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著力理論研究,非遺著作成果豐碩。2011年以來,我局陸續組織編寫并出版了《沙灣何氏與廣東音樂》《番禺民間信仰與誕會文集》《番禺水運網絡與龍舟文集》《番禺非遺通識匯編》和“番禺非遺系列叢書”等書籍,系統梳理和保存番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在此基礎上,于2023年啟動了廣府建筑營造技藝的資料整理和科普工作。
(二)加大傳播力度,非遺文化煥發新活力。我局每年定期組織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的節日”等主題系列活動,持續打造“珠水金聲 粵韻樂鄉”廣東音樂文化品牌。我區有3所小學入選第一屆廣州“非遺在校園”優秀案例,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入選2024年第三季度國家公共文化云網絡直錄播計劃名單。此外,我區面向廣大青少年做好非遺普及推廣,通過舉辦非遺進校園、編寫通識讀本、公布以學校為主體的非遺傳承基地,以及開展主要面向非遺青少年的暑期班、研學游、粵劇傳習班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傳統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三)建立非遺資源庫,保護傳承工作實現創新性發展。我區發布番禺區非遺手繪地圖服務平臺,平臺具備可查、可閱、可聽、可看、可游、可參與的功能,是全區的非遺資源庫,為廣大市民群眾查詢、了解和體驗我區優秀非遺項目提供了一個數字化平臺,有效促進非遺傳承保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深入開展嶺南文化育人體系建設,全區各學校基本形成藝術特色格局
區教育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分層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與實踐,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提高自身文明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目前,我區各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藝術特色格局,目前有國家級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2所,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8所,廣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3所,廣州市藝術特色學校、高水平藝術團隊學校共26所,區級粵劇傳承基地學校10所,其中番禺區傍江東小學在2021年被教育部評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粵劇、廣東音樂項目)。幼兒園方面也積極打造區級22所嶺南文化育人特色項目園,通過“組織一支文化育人專家隊伍、創建一批文化育人示范園、開展一輪文化育人培訓、培養一批具備文化育人能力的骨干教師、打造一批傳承嶺南文化記憶的教玩具、提煉一批文化育人精品課、開發一套文化育人親子資源、搭建一個文化育人智慧教育平臺”的“八個一”措施,落實番禺區幼兒園嶺南文化育人體系建設。
此外,我區高度關注本土文化對兒童的浸潤與影響,重視兒童的語言學習發展。在區層面的粵語活動中,自2015年以來區教育局區聯合區委宣傳部、區文聯、區教育基金會、區曲藝家協會,每兩年開展一次少兒粵曲及廣東音樂大賽,開展優秀粵劇、廣東音樂節目展演。2023年10月,區教育局聯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童唱嶺南·廣府童謠》系列圖書,并舉辦新書發布會,對《童唱嶺南·廣府童謠》系列圖書中的經典粵語童謠進行創編表演,讓人看到了粵語童謠傳承的希望與未來。我區幼兒園還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粵語相關的活動,比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每周都有“粵趣日”,幼兒在當天會輪流表演粵語童謠,講粵語故事;沙灣街中心幼兒園搭建粵劇特色區域,讓幼兒能感受粵語的魅力和粵劇文化等。我區小學積極開發優秀戲曲、廣東音樂課例、在課堂教學方面,粵曲、廣東音樂、非遺文創課例開發甚豐,如橋東小學侯穎老師開發的《荔枝頌》等多個傳統文化課例在全區交流展示。區教育局多次組織開展粵劇進校園、廣東音樂進校園、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等活動,先后邀請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廣東民族樂團、廣州民族樂團等專業團體,到區內學校開展演出、講座等。
三、積極打造廣州餐飲文化名片,進一步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
自2012年廣州國際美食節落戶番禺以來,我區政府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完美呈現,美食節已成為廣州市民群眾和外來賓客十分鐘愛的旅游節慶活動,成為廣州餐飲文化一張響當當的名片。一方面,區科工商信局積極做好廣州國際美食節各項工作,做好美食宣傳,加強番禺手信的推廣等。以2023年為例,美食節主會場開設20個非遺文創手信區,邀請非遺代表品牌組織策劃多種非遺文創、手信進行現場展銷,充分展示非遺文創手信濃厚的歷史文化和鄉土鄉情,為觀眾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另一方面,結合省市商務部門工作安排,2024年7月我區認真組織開展“廣東老字號”認定推薦工作,已推薦廣州市番禺區沙灣牛奶食品廠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姜撞奶)和廣州市番禺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禺山臘味)參加“廣東老字號”的評選,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因地制宜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基層鄉村的歷史文化傳承傳播活動豐富多彩
我區各鎮(街)均根據本土特色大力推動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如沙灣街進一步擦亮“廣東音樂發源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打造“三月三”沙灣飄色巡游、魚燈文化節、魯班誕等特色品牌,編輯沙灣本土課本教材,深入學校開展非遺傳承。大龍街舉辦關帝誕鰲魚舞民間藝術巡游、孔子誕、散龍膥等活動,將非遺傳統文化與教育相結合,推動轄內3所小學成為市級非遺傳承基地,2所小學入選市“非遺在校園”十大優秀案例。化龍鎮舉辦非遺乞巧制作、粵曲、醒獅暑期培訓活動,傳承本土優秀文化。南村鎮全力打造“廣繡、飄色、武術、曲藝、醒獅、龍舟、民俗節慶、嶺南古建、嶺南畫派、海云詩書”傳統十大文化名片,建成高奇峰紀念館、陳少芳廣繡工作室、南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等。石碁鎮舉辦端午節農艇賽、凌邊乞巧活動,發揮市少兒粵劇課本劇實踐基地的作用,大力開展粵劇藝術傳承。新造鎮舉辦“端午新造龍船景”、“屈大均詩詞杯”書法大賽。小谷圍街打造穗石新型文化空間,舉辦相關傳統文化活動。鐘村街重點打造“薪火相傳—龍獅文化進校園”項目,在轄內3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成立“龍獅文化傳承基地”,定期舉辦龍獅武術展演活動。大石街每年舉辦燈草節,深入學校傳授燈芯草制作技藝。石樓鎮以大嶺村為示范點打造民俗特色文化街區,舉辦民俗文化講座、雅生活龍舟邀請賽等活動。石壁街以“講好石壁故事”為主題,結合本地的歷史文化特色,舉辦紅領巾講解員課程。洛浦街積極傳承起龍、采青、游龍、龍船飯和藏龍等系列端午民間活動,東鄉村村際龍舟賽已成功舉辦14屆。下一步,各鎮(街)將繼續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傳承傳播活動,切實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和普及。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區各職能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你們提出的具體建議,不斷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番禺人的精神家園、講好番禺故事作出應有貢獻。
(一)關于增加傳統文化展示平臺的建議
我局將繼續大力扶持民俗類非遺項目的活動性保護,指導有條件的村(社區)結合重大節慶紀念日舉辦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展演巡演活動,使其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動力。一是推動技藝類和美術類非遺項目進景區,搭建文旅融合發展平臺。二是加大非遺宣傳推廣工作力度,進一步提升區域性整體保護水平。三是加強非遺傳承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吸引年輕一代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提升代表性傳承人傳承能力。
(二)關于放開燃放鞭炮及煙花區域的建議
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燃放需求,進一步增強番禺年味、刺激文旅消費,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及2023年7月27日區政府常務會議關于科學調整我區煙花爆竹禁放區域的有關精神,區公安分局通過多次部門會議、實地走訪調研,起草《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于劃定番禺區禁止和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初稿,按照番禺區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流程,形成《通告》,并于2023年11月30日正式發布實施。《通告》將原來全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調整為允許石碁鎮、新造鎮、化龍鎮、石樓鎮限時燃放煙花爆竹,在確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滿足群眾煙花爆竹的需求。《通告》明確,確需舉辦焰火晚會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動的,主辦單位依法按照分級管理規定,向公安機關辦理審批手續,在指定的時間、地點燃放。自2024年1月1日以來,廣州長隆集團經審批同意已舉辦大型焰火燃放活動50多場。
(三)關于加強番禺手信推廣的建議
區科工商信局將繼續全力辦好廣州國際美食節,積極宣傳推廣番禺手信,按照上級安排持續做好“廣東老字號”的推薦工作,大力弘揚本土美食文化。
(四)關于地方語言教學方面的建議
區教育局將繼續在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與實踐,根據實際情況繼續舉辦粵語相關的活動,同時探索非遺在青少年中傳播的長效機制,健全學校非遺傳承基地網絡體系建設,通過非遺進校園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