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于政協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091號提案答復的函
張菁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保留廣州木質漁船工藝,建設民間漁船博物館,助力振興漁港經濟的提案》(第2091號)收悉。我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分別于3月22日、7月25日通過現場調研、座談等方式與張菁委員溝通交流。經綜合市農業農村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有關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廣州地處東、西、北三江與南海交匯處,素來水網密布,海岸線曲折,“水”與廣州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廣州人素來善造舟,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掌握了獨特的造船技術,漁船制造歷史悠久。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漁船不斷涌現,傳統木質漁船越來越少。建設民間漁船博物館,對于全面展示廣州漁民漁船文化歷史、傳承漁船制作技藝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關于保留具有傳統木質漁船制造工藝的木質漁船船體的建議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海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項目實施管理細則的通知》(農辦漁〔2017〕68號)第六章第三十九條規定,漁船更新改造是指按國家有關規定將原合法漁船報廢拆解,重新建造漁船。
《財政部關于印發〈船舶報廢拆解和船型標準化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15〕977號)第五章第三十七條規定,船舶拆解完工的認定標準是船舶主體結構(含主甲板、舷外板、船底板、艙壁和骨架)已被拆解且不可恢復、船舶主機和發電機組已脫離船舶主體。
根據上述規定,參與政府主導的更新改造項目并申領補貼的漁船必須進行報廢拆解,暫無不予拆解的法律或政策依據。
二、關于保護本地民間漁船歷史文化的建議
目前,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其中包含了漁家文化館工程及展陳項目,初步計劃投入財政資金1268萬元,主要用于記錄并保留本地區獨特的漁業歷史和文化。南沙區積極打造十四涌“漁舟唱晚”新鄉村示范帶,創新布局嘉魚匯、疍家風、水鄉里三大主題場景,使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達到完美結合,承載疍家人的獨特文化。
此外,我區文化館、區非遺中心將積極指導和協助石樓鎮申報與漁業文化有關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咸水歌、疍家糕制作技藝、傳統漁具制作技藝等),爭取將漁業文化納入非遺保護范圍。
三、關于在蓮花山漁港附近建設廣州市民間漁船博物館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鼓勵興建工業、農業、科技、教育、中醫藥、非遺等行業博物館,鼓勵扶持個人、社會組織建立非國有博物館。據了解,目前我區暫未開設類似民間漁船博物館的展館,對于社會團體和個人存在建設民間漁船博物館、貢獻實體漁船相關展品等意向或訴求,將持續關注并予以積極指導和幫扶。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市建設民間漁船博物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專此致函。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