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區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7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陳忠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將橋南街大塱涌、二塱涌連片打造為具有嶺南體育特色“隴枕塱塱水鄉”的建議》(第47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農業農村局、橋南街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您在6月24日通過粵政易進行了溝通。經綜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以大塱涌、二塱涌為生態廊道,規劃設計嶺南體育特色的“隴枕塱塱水鄉”的建議
根據《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番禺區產業規劃(2022-2035年)的通知》(番府辦〔2024〕2號)、《番禺區產業規劃(2022-2035年)》,橋南街產業規劃定位為“主要發展現代商貿、汽車展銷、都市文旅、文化創意、綠色經濟等,將橋南街建設成為都市生態文商旅融合區。總體方向上,依托規劃沙灣干線和沙灣水道沿岸,謀劃與沙灣鎮、石碁鎮、石樓鎮等以都市文旅、都市現代農業、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產業空間聯系,銜接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規劃”。您提出的建議與區、屬地鎮(街)對該區域的產業發展規劃定位基本一致。
我區不斷提升公共體育設施服務水平,積極開展體育賽事活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更美、農村發展活力更足。一是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優化10分鐘健身圈,建成區級、鎮(街)、村(居)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完善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適合不同層次群眾(包括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的運動健身需求。落實非大型公共體育設施新建和更換計劃,每年由鎮(街)統計上報設施新建、更換需求,由我局進行統籌和申請經費,再下撥至鎮(街)具體實施。2023年,我區利用體彩公益金建設的基層公共體育設施中,橋南街草河村12隊小公園建設完成1條健身路徑,2024年擬在橋南街御院社區建設2條健身路徑。另外,關于您提出的“以陳涌綜合工業區陳涌路為主線,將沿線舊廠房升級改造為網球館、籃球館、羽毛球館、足球場等體育場所”的建議,根據所述位置核查,地塊在現行控規中主要規劃控制為二類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兼容商務用地、中小學用地、公園綠地、農林用地等;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成果(自然資源部下發封庫版)中基本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未來,我局將根據橋南街上報的需求,推動陳涌村大塱涌、二塱涌片區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二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積極引導社會體育俱樂部等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的投資或運營,利用舊廠房、倉庫等閑置用地,升級改造建設為體育場所。三是積極開展青少年體育賽事和群眾賽事。我區2023年相繼舉辦村級籃球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廣州千村足球番禺錦標賽、醒獅賽等本土熱門群眾賽事和青少年錦標賽、校園足球賽、市長杯等青少年賽事。同時不斷引進全國中學生乒乓球錦標賽、番港澳臺四地足球賽等跨區域高端賽事。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局及主要體育社會組織舉辦的群眾性體育比賽約1.2萬場次,2萬名群眾參賽,線上線下觀眾人數達40萬人次。下一步,我區將繼續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賽事,同時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完善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
二、關于以“一涌一特色”為抓手,與“百千萬工程”、黨建引領示范村、河涌整治、人居環境整治和城中村整治相結合,打造“隴枕塱塱水鄉”的建議
我區已分別于2009年、2014年(配合廣州市自然村落普查)成功開展了非遺線索的普查工作,區非遺中心現已積累掌握了全區范圍內的相關非遺線索素材。經普查,橋南街現有龍舟習俗、疍家習俗等民俗活動,但暫無相關水鄉文化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另外,我局于2022年開展番禺區旅游資源普查,普查結果顯示陳涌村暫未發現入級旅游資源,且該區域周邊基礎配置未達到旅游開發標準,暫不具備旅游開發條件。下一步,我局將繼續配合橋南街做好其轄內的非遺線索普查工作,指導符合條件的項目或傳承人申報非遺保護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同時根據屬地保護單位的需求,指導其打造”一涌一特色”的水鄉特色非遺民俗節慶活動。
感謝您對我區文化旅游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