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府〔2011〕190號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區府直屬各單位:
《關于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區的若干意見》業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關于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區的若干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的若干意見》(粵府〔2010〕156號)、《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我市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市的意見》(穗字〔2009〕15號)精神,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區,提出意見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快旅游業發展重要意義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顯著特征。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區是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戰略,建設“首善之區”、幸福番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三促進一保持”的有效措施;是推動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區的重要意義,要將建設旅游強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把旅游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產業。
二、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全省“首善之區”、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和生態型嶺南水鄉典范、文化水鄉旅游樂園的目標,以解放思想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世界眼光謀劃我區旅游發展大格局,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我區旅游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把我區建設成為旅游強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改革創新原則。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力度,創新旅游經營業態、推介營銷、管理體制、產業政策等發展模式,增強加快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
2.堅持品牌戰略原則。充分挖掘和發揮我區豐富的歷史、人文、亞運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大力培育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品牌精品,努力打造嶺南文化旅游、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宗教祈福旅游、商務旅游、購物旅游、節慶旅游、體育旅游等高端產品,形成旅游經濟新增長點。
3.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原則。大力發展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業和鄉村綠色生態休閑旅游業,形成旅游資源共建共享、功能布局合理、產品差異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加強與珠三角、環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和東南亞的旅游開發與合作,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旅游資源,打造珠三角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4.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正確處理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形成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區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34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60億元。旅游業作為我區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地位初步確立,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旅游環境更加優化,旅游產業素質顯著提升,初步建成國家旅游強區,成為泛珠三角地區及東南亞的休閑度假、商務康體旅游勝地。
三、優化旅游發展規劃布局
(一)推進旅游產業集聚化
按照“優化布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體現特色”的要求,以完善亞運文化旅游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科學統籌旅游資源開發,加大旅游資源整合力度,打造東部高端休閑度假旅游、西部嶺南文化生態旅游、北部現代游樂購物及科教旅游、中部余蔭山房名園古跡旅游和中南部現代觀光農業旅游等五大旅游片區。形成東部以蓮花山旅游區為核心,包括海鷗島、蓮花山漁港、世界名花主題公園、珠江日游、郵輪母港、游船游艇、高爾夫、亞運文化村、亞運城、大嶺古村等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片區;西部以寶墨園、南粵苑為核心,包括滴水巖孖崗、大夫山生態旅游區、龍灣涌濕地公園、沙灣古鎮、紫坭村等嶺南文化生態旅游片區;北部以長隆旅游度假區為核心,包括廣州大學城、廣東科學中心、嶺南印象園、萬博購物中心、漢溪商貿中心、廣州南站商務區等現代游樂購物科教旅游片區;中部以余蔭山房為核心,加強對余蔭山房的保護利用,形成嶺南文化古典名園、名勝、名跡旅游片區;中南部以草河村和大刀沙島、觀龍島為核心,包括東涌農業生態博覽園等現代觀光農業旅游片區。
(二)推進旅游城鄉一體化
加快“一村二島”萬畝農業生態旅游區建設,以“一村二島”(草河村、大刀沙島和觀龍島)為核心,形成“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生活體驗”模式的綠色休閑旅游區域。加快蓮花山漁港經濟區建設,以蓮花山風景區和海鷗島生態旅游區為依托,形成“現代都市漁港文化+蓮花山宗教歷史文化+海鷗島觀光農業生態文化”的金三角格局,提升我區現代觀光農業旅游品質。
(三)推進旅游業態多元化
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商貿會展旅游、嶺南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旅游、宗教祈福旅游、亞運文化旅游、游樂體驗旅游、觀光農業旅游、水鄉生態旅游、名鎮名村旅游、節慶旅游、體育旅游、高爾夫旅游和郵輪游艇旅游等,推動特色旅游健康協調發展,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多元旅游業態。
四、打造旅游產業產品大品牌
(一)擦亮我區旅游四大品牌
要充分利用廣州亞運會的名牌效應,圍繞“文化水鄉、旅游樂園”的主題,深度挖掘我區旅游資源,推進我區旅游業品牌化發展,著力塑造以番禺新八景為主要內容的旅游四大品牌。
1.通過加大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開發,創新傳統文化的現代展陳方式和表現手法,充實以余蔭山房、寶墨園、南粵苑為核心,以沙灣古鎮、石樓大嶺村、番禺博物館、嶺南印象園等為依托的嶺南文化精品旅游品牌。
2.充分利用我區水文化豐富資源,加快生態休閑旅游區建設,提升生態休閑旅游產品的檔次和品味,形成以蓮花山旅游區及其世界名花主題公園、珠江日游、國際郵輪游艇碼頭等東部休閑旅游度假片區、大夫山森林公園、滴水巖孖崗生態旅游區等為依托的生態休閑旅游品牌,并逐步成為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休閑中心。
3.完善長隆旅游度假區建設,突出大型商業娛樂、主題娛樂、體育娛樂、休閑娛樂及互動性文藝演出等精品項目,建成世界級主題公園和旅游王國。形成以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歡樂世界、開心水上樂園等為依托的現代化互動性開心體驗旅游品牌。
4.構建萬博購物中心、漢溪商貿中心、易發商業街、鉆匯珠寶采購中心等旅游購物商圈,完善旅游購物設施建設,優化旅游購物環境,形成以萬博購物中心、友誼購物中心、易發商業街、鉆匯珠寶采購中心等為依托,以“番禺珠寶”為特色的購物旅游品牌。
(二)打造現代觀光農業旅游品牌
以“一村二島”為核心,以草河村、大刀沙島、觀龍島、海鷗島、紫坭島、東涌農業博覽園等為依托,加快中南部萬畝農業生態旅游區建設,打造現代觀光農業旅游品牌。
(三)大力發展“亞運文化”旅游
充分利用廣州亞運會眾多比賽場館建在我區和亞運文化村的優勢,加強賽后亞運場館利用和旅游產品開發的結合,豐富和完善后亞運場館的文化、商務、體育、旅游、休閑功能,發揮亞運文化旅游效應,形成“后亞運”文化體育商務旅游新亮點。
五、大力提升旅游業競爭力
(一)提升旅游企業品質
鼓勵旅游企業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和國際化發展,培育一批大型旅游企業集團,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龍頭企業。鼓勵旅游景區(點)、酒店(包括:賓館、飯店)開展創A、評星與復核、重評工作,推動星級酒店餐飲食品衛生開展A級等級的申報與評定,推進旅行社品質等級評定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區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我區旅游的實力。
(二)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
實施旅游行業人才培訓計劃,加強旅游業在職人員培訓,每年選派旅游行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學習培訓,加強旅游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導游人員的勞動用工管理,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我區旅游的軟實力。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廣和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加強旅游問詢服務,在車站、碼頭、旅游景區、核心商業區等地設立旅游問詢服務中心。加強旅游交通指引和信息提示,對3A級以上景區(含3A級)、三星級以上酒店(含三星級)全面推行國家標準的旅游圖文指引標志,入境游客集中的旅游區要推行多國語言標識。加強我區商旅網建設,提高旅游管理服務效能,建立旅游綜合數據庫,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質量
加強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廁所、公共電話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我區旅游交通、綠道、通訊、金融、衛生等相關配套服務,推進自駕車自助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六、加大旅游政策扶持力度
(一)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
從2012年起,區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對旅游的規劃修編、品牌宣傳、市場推廣和評比獎勵。
(二)積極推進國民旅游休閑計劃
貫徹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城鄉居民開展切合實際的旅游休閑、康體文化等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經審批的公務活動,可以委托本區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飲、會務等事項。
(三)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
加強我區旅游的宣傳推廣,對旅游品牌進行形象策劃、整體包裝和市場促銷,加強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旅游合作,加強省外和港澳、東南亞市場的宣傳推介工作。
(四)落實旅游規費減免政策
切實落實旅游景區景點、賓館酒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或省規定標準,并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游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后,不再繳納排污費。
(五)加大旅游金融支持
鼓勵金融機構逐步加大對旅游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旅游企業的授信額度,進一步完善旅游企業擔保體系及運行模式,建立旅游風險基金,發揮農村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增加旅游中小企業、“農家樂”經營戶融資渠道,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
七、加強旅游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番禺區旅游發展委員會,負責全區旅游工作的組織協調,及時研究和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落實旅游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任務。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旅游局內,辦公室主任由區旅游局局長擔任。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協調旅游工作中的有關事項。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快旅游業發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旅游發展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實行目標責任考核。
(二)完善旅游業管理機制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作用,切實加強對旅游業發展的協調、引導、管理和服務。健全旅游安全與質量保障體系,強化旅游安全和危機管理,積極推進旅游標準化工作。加強旅游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加強旅游行業協會建設,發揮旅游協會的橋梁紐帶和行業自律的作用。
(三)建立協調高效工作機制
各級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溝通、協作和配合,切實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旅游、發改、經貿、財政、國土、規劃、農業、金融、供電、供水、供氣、工商、公安、消防、安監、質監、環保、衛生、食品、交通、公路、教育、人社、文廣等有關部門要全力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振興旅游的氛圍,推動我區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