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番禺區2024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石樓鎮海鷗島水生資源增殖再生平臺舉行。區領導黃彪、徐永、覃海深、饒潔怡、郭洪杰、周建中等,區有關部門、各鎮(街)負責人,行業協會和漁業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當天,市橋街黃沙島親水平臺與石樓鎮礪江河兩個分會場也分別舉行了增殖放流活動。
上午10時,增殖放流活動正式開始。參加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將魚苗蝦苗從放流臺順勢倒入浮蓮崗水道。如鳥入青霄的一百多萬尾魚苗蝦苗歡快地涌向獅子洋,為“母親河”珠江帶去番禺人民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的決心與魚水相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期許。
據了解,本次增殖放流活動主要在以下環節進行了優化: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大幅提升。本次活動共投放各類魚苗蝦苗164.3萬余尾,同比增加25萬尾,包括草魚苗、鳙魚苗、黃鰭鯛等品種。二是以布局科學合理為原則,優化放流品種與數量結構,放流率提升18%。三是首次采用“主會場+分會場”的多點聯動形式,有效擴大了活動的覆蓋面與影響力,加速全區關愛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良好氛圍的形成。
番禺區自1982年以來已連續43年舉行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動,在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漁民增收、增強全民水域生態文明理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區農業農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把增殖放流活動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生態保護和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實際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加強珠江水系生態修復、建設美麗中國的一項重要舉措,持續改善活動組織形式、擴大增殖放流規模、優化市民群眾參與體驗,活動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價值與漁業環境生態保護價值、公眾水域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價值都呈持續提升態勢,已逐漸成為番禺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域一張閃亮的“名片”。
(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