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上級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區按照省、市部署,凝心聚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地區經濟發展軟實力和競爭力。
一是建立綜合協調機制,提高企業服務滿意度。建立區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機制及“一辦六組”專責機構(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和審批改革、重點企業項目服務、社會投資建設工程審批、執法監管、政策研究、監督落實6個專責小組),從解決企業和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問題入手,通過開通企業服務熱線、設置“優化營商環境” 微信留言端口、建立“企業服務微信群”、走訪企業、開發企業服務APP等方式建立收集問題、統籌協調、派單督辦、反饋評估機制,積極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題,幫助企業實現快速發展。5月份,累計走訪重點企業38家,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60項,正在跟進難題16項。
二是壓減環節優化流程,提升審批辦理便捷度。通過實施照前三證合一、“50證”聯辦、外商投資企業準入“一體化”、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等具體改革措施,提升企業準入便捷度。開展“減證”“減材料”“減環節”行動,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證明和加具意見要求,共清理近70項不必要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精簡行政審批環節。
三是推行“全分離”“雙壓減”,實現社會投資建設工程審批“真提速”。成立建設工程審批改革專責小組,推行技術審查與行政審批和確認“全分離”。將規劃許可階段的方案審查、工程放線等技術性工作全部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分離,將規劃驗收階段測量、專家評審等技術工作與行政確認事項相分離。大力推動行政審批和技術審查時限“雙壓減”,按“一家牽頭、一窗受理、并聯審批、告知承諾、限時辦結”原則,大幅壓減行政審批時間,大力監管規范技術服務市場實現技術審查時間有效壓減。通過流程再造,社會投資建設工程審批實現“真提速”,審批總時間從189個工作日壓減到約55個工作日,壓減率70 %以上。
四是完善制度措施,提高政策供給精準度。制定《番禺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總體方案》(含6個專責小組方案),深入開展妨礙營商環境文件清理工作,甄別區政府2018年前印發的文件約4000份,梳理各單位制定的惠企政策187份,將其中35份主要惠企政策匯編成冊。出臺《番禺區深化民生卡應用推進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突破優化營商環境瓶頸和難題,全面提升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強化監督檢查,營造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零容忍”的監督態度、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規范嚴謹的監督程序、嚴肅認真的監督作風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監督檢查工作。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建立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工作線索臺賬,加強問題線索交辦督辦,深化暗訪、查處、問責、曝光“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推動以案促教、以案促防、以案促改,對政務管理、審批環節“不擔當、不作為、不負責”、“以權謀私、吃拿卡要”典型案例全區通報。聚焦民生熱點問題,推動電視問政節目上線,展現窗口作風建設成果,傾聽民意、關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