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區首家燒臘小作坊樣板間備受廣州日報、廣州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的青睞,也讓我區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步入了快車道。實則,以樣板間為引領示范只是區食藥監局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有方法推進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眾多舉措其中之一。
一、以“宣傳動員”為切入點,發揮“引導”作用
《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出臺,填補了立法空白,小作坊迎來了春天。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笔称沸∽鞣粺o證生產、環境臟亂差的老大難問題由來已久,一直得不到解決,監管部門感到束手無策,經營者也習以為常。而今,讓經營者轉變思想、改變習慣、增加投入,并非一蹴而就之易事,需要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區食藥監局積極換位思考,對小作坊經營者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傳動員工作,以求《條例》深入其心。一是做好社會宣傳。張貼海報、廣拉橫幅、刊登報紙,力求營造宣傳氛圍;二是做好點位傳達。向75個農貿市場中的各經營業戶派發800份《告知書》和《監督意見書》,力求讓經營者心中有數;三是做好培訓教育。召開宣貫培訓會議,講清形勢、講解法規、講明辦證流程、講透改造要求,力求加深經營者認知;四是做好民意收集。召開座談會、開展實地調研,聽取心聲、了解困難、集思廣益,力求后續措施更接地氣。
二、以“樣板間”為突破點,發揮“示范”作用
宣傳動員工作成效顯著,大部分小作坊經營者愿意升級改造,但是普遍有不知道如何改造的困惑和改造費用過高的擔憂。為此,區食藥監局決定打造兩個樣板間(一個是燒臘小作坊樣板間,另一個是豆制品小作坊樣板間)來供其它小作坊參考,力求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首個燒臘小作坊樣板間于7月1日建成投產,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樣板間分區科學、設施齊全、干凈衛生,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小作坊的固有印象,堪稱行業標桿,令人耳目一新。更可貴的是,改造費用并不高,經營者普遍能夠接受。搶先進駐的嚴鑒明食品加工店,由于領取了《登記證》,可以供應的渠道更廣,生意變火爆了,令其他經營者心動不已。目前,已有13家燒臘小作坊對照樣板間啟動升級改造,樣板間示范帶動作用凸顯。
三、以“市場準入”為關鍵點,發揮“倒逼”作用
生產的目的在于盈利,而只有產品銷售出去了才能實現盈利。按照《條例》規定,無證生產加工的食品不得進入市場、超市等銷售。經調查,我區的小作坊生產的食品主要銷往區內各市場,該局要求各市場不得銷售從無證食品小作坊生產的食品,否則將對銷售者和市場開辦方進行處罰。把住了市場準入關,就等于扼住了小作坊的咽喉、把握了小作坊的命脈,將起到很好的倒逼作用。
四、以“集中加工”為制高點,發揮“平臺”作用
統一規劃建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對食品小作坊實行集中“圍院式”管理,進出貨物進行統一查驗,全程視頻監控,并建立統一的化驗室,所有加工區內生產的食品必須經過化驗室進行出廠檢驗。實現統一的規范化管理,這是更高層次的管理模式,將更有效防范系統性的食品安全風險,同時,也將形成品牌效應,提升區內商戶的經濟效益。
大龍街清河市場、中興市場周邊兩處場地作為集中加工區建設試點現已初見雛形,首家持證經營的小作坊就誕生在大龍街的加工區內,并陸續有更多的小作坊進駐加工區,該局積極倡議和引導食品小作坊進駐加工區,但只要能夠按照要求進行升級改造并領取《登記證》,在加工區外生產經營亦可。
目前,番禺區食品小作坊綜合治理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全面總攻的沖刺階段,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將繼續堅持不懈抓好該項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力求徹底改變食品小作坊臟亂差的狀況,切實保障轄區群眾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