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往往是金融風險的高發期,番禺區未雨綢繆、主動出擊,通過強化防控機制、加大風險排查、推動協同治理三大有力舉措,打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組合拳”,全力確保區域金融市場平穩有序,為全區經濟社會的安全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織密防控網絡 機制先行筑牢根基
番禺區在金融風險防控的起跑線上搶占先機,精心研究、印發區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浪準備詳細的“作戰手冊”。聚焦涉眾金融、虛擬貨幣、非法典當經營活動等當下風險高發且復雜多變的細分領域,量體裁衣制定專項實施方案,精準發力,將潛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日常監管層面,對“7+4”類地方金融機構的管控毫不松懈。通過明確責任、層層壓實,讓每一家金融機構都成為自身風險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同時,一套涵蓋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全流程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高效運轉,確保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涉眾金融領域社會矛盾問題專項治理等各項工作落地有聲。定期開展全方位“體檢”,及時發現制度漏洞、管理短板,迅速查缺補漏,以嚴謹的制度、嚴格的執行,為全區金融市場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 “防火墻”。
點亮監測慧眼 精準排查洞察風險
依托大數據與科技賦能,番禺區開啟了一場“智慧化”風險排查行動。緊密結合投資類公司、私募基金、房地產金融、養老詐騙等群眾投訴舉報的熱點領域,以及第三方財富、非法放貸等重點監管對象,展開地毯式專項排查。借助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為金融市場裝上“智慧之眼”,實時24小時動態監測區內20218家在庫監測企業,真正做到風險線索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依法處置。
為了讓風險排查與處置更加高效快捷,番禺區還創新性地構建了金融風險線索網上轉辦系統。這一系統打破了信息傳遞的壁壘,實現風險線索 “秒傳” 至基層執法一線,基層核實情況后也能 “零時差” 反饋,大大縮短了風險處置周期,讓數字技術成為地方金融風險治理的得力 “助手”。憑借這一整套嚴密的排查與快速響應機制,全年共核查風險線索24條,番禺區金融風險指數始終穩穩保持在全市低位,總體風險可控,守護區域金融的一方凈土,未發生重大金融風險事件。
凝聚共治合力 協同聯動全民參與
金融安全,人人有責。番禺區積極構建“區—鎮街” 兩級聯動執法機制,以“3+X”聯合執法模式為利劍,斬斷非法金融活動的“黑手”。每當有線索指向區內涉嫌非法集資或開展非法金融活動的企業時,區發改、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迅速聯合屬地鎮街趕赴現場核查情況。對于涉金融風險企業,既嚴格督促整改,又耐心幫扶引導,確保其合法合規經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與此同時,番禺區深知提升全民金融素養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治本之策。充分利用公共頻道、電臺、新媒體等傳播渠道,廣開 “金融大講堂”,推出 “金融反詐防騙知多D”等一系列知識公益宣傳活動,將金融知識送進千家萬戶。結合迎春花市、處非宣傳日、金融服務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活動,“擺攤設點”開展宣傳教育,現場為群眾開展防范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及防偽知識講解示范,切實提高全社會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實現共建共治共享金融防控治理新格局,讓每一位市民都成為金融安全的守護者。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