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番禺區交出亮眼成績單:實現14個項目動工建設、4個項目竣工驗收,以實際行動兌現“月月有動工、月月有竣工”的承諾,拼出番禺高質量發展開門紅。
在化龍鎮67.6畝的土地上,世界500強企業的華南戰略布局正加速落地。總投資4億元、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的2棟生產廠房拔地而起,從破土動工到竣工驗收僅用1年時間,較原計劃提前近兩年。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超8億元,年稅收超7000萬元,將為番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注入強勁動能。這樣的建設速度并非個案,裕廊發展廣州番禺國際總部科技園等項目實現“交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較監管協議提前490天動工建設,彰顯著“番禺速度”的常態化。
速度背后是機制創新的硬支撐。番禺區構建起“區領導月度統籌、分管領導雙周調度、企建中心每周跟進”的三級聯動機制,通過20場專項協調會、142次企業走訪,為項目建設掃清障礙。針對已摘牌未交地、已交地未動工項目,番禺區推出“三個一”(見一次企業、去一次現場、開一次協調會)服務機制,職能部門帶著方案上門,“一對一”協調解決企業項目融資、通平建設、報規報建等問題,力促企業早交地、早動工。
更值得關注的是系統化改革帶來的乘數效應。番禺創新推出的PDCA全周期管理,在土地收儲出讓階段,提前介入、提前規劃產業片區交通路網和水、電、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根據項目建設時序優化調整土方回填、臨路敷設、臨水臨電接駁等工程實施計劃,系統思維全面提升要素協同配置。修訂《高質量發展番禺區企業建設服務指引》,編制《番禺區產業項目籌建實務手冊》,“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做好集中培訓、現場授課、量身指導,聯合部門開展裝配式建筑、招牌設置等專項培訓,加快項目落地組建。
從土地收儲階段的“定制化要素配置”,到建設環節的“甘特圖進度管控”,再到驗收階段的“預驗收”服務,番禺正構建起企業招引、供給、組建、投產全生命周期的企業建設服務體系。這種將“用戶思維”貫穿始終的服務理念,不僅讓企業吃下“定心丸”,更推動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轉自番禺日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