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番禺大地龍舟競渡,民俗盛事如火如荼。從市橋水道到南村鎮的板橋村、員崗村,再到石碁海傍水鄉,一場場精彩的龍舟活動,不僅展現了嶺南水鄉的獨特魅力,更傳承和弘揚了深厚的龍舟文化,成為番禺端午期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番禺“十鄉龍船會”之北海景,90多艘龍舟“大鬧”市橋水道
市橋水道:北海景+渡頭景雙場激情上演
6月2日,農歷五月初七,番禺“十鄉龍船會”之北海景在市橋水道市橋三橋至大富村水域展開,與此同時,市橋水道南岸的龍船會也在這段水域上演渡頭景,水面上共匯聚了90多艘龍舟巡游和競渡,吸引沿岸上萬名市民群眾觀看。
中午1時多,市橋河北岸沙堤路市橋三橋,從橋腳往西至沙頭街大富村段的千余米道路已經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禁止機動車輛通行。民警、輔警、治安員、志愿者等在人群中穿梭巡邏,維持秩序。相關部門的應急車輛也停在河堤上待命,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市橋水道,波濤拍岸,一艘艘插著繽紛彩旗的龍舟在市橋三橋至大富村之間的水域來回穿梭。有的龍舟以兩艘一組展開激烈的競速角逐,有的三艘并排巡游。參加競渡的龍舟上,龍舟手們雙手緊握船槳,整齊而有力地劃動著,濺起高高的水花;鼓手們更是全情投入,弓著腰,雙手如雨點般敲擊著鼓面,鼓聲“咚咚”作響。
岸上,市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歡呼聲、鼓掌聲、加油聲交織在一起。圍觀的人群中,有的家庭全員出動,家長抱著孩子,年輕人在一旁興奮地吶喊;有的三五成群,一邊觀看,一邊熱烈地討論著。
據沙頭街道辦事處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天的龍舟活動分北海景和渡頭景兩個部分,其中,北岸的北海景有約60艘龍舟參與。端午假日期間,沙頭街每天都有一場龍舟景(即農歷五月初五沙頭景、初六蓮湖景、初七北海景),而北海景,是番禺區“十鄉龍船會”端午龍舟活動的最后一場壓軸大戲。從沙灣街了解到,南岸的渡頭景也有31艘龍舟參與。
板橋村:扒龍舟吸引百里外親友返鄉
5月29日,農歷五月初三,南村鎮板橋村村民與闊別許久的返鄉親友齊聚水畔,共同開展端午民俗活動。
當日12時,由板橋村村民組成的龍舟隊率先開扒。鼓點鏗鏘,橈槳翻飛,兩艘龍船如離弦之箭劈波斬浪,齊頭并進;一旁的南大干線上,疾馳的車輛呼嘯而過,川流不息,共同構成了一幅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嶺南新景。
不久后,在村民的歡呼與簇擁下,10條“兄弟村”的龍船相繼靠岸,最遠的一艘竟是從近百里外的從化區駛來。“老表”相見,分外親切,大家歡聚一堂,一同享用龍船餅、“龍船飯”,推杯換盞間流淌出難以割舍的血脈情深。
親人對家鄉煥然一新的感嘆,折射出板橋村對“百千萬工程”部署的精細化實踐。龍舟活動的持續開展,背后有板橋村交出的一份“綠色答卷”。近年來,板橋村扎實推進截污工程建設,實現河涌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同時,以生態修復為核心,系統開展河涌兩岸環境整治,因地制宜種植景觀綠植,打造出水清岸綠的河涌兩岸風光帶。未來,板橋村還將與上級部門合作,啟動河涌優化提升工程,全力繪就人水和諧的板橋村新畫卷。
此外,板橋村于2023年成立的第一屆龍舟協會,也為定期開展龍舟活動、帶動村民強健體魄,弘揚龍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平臺支持。
員崗村:非遺融合 熱情待客
5月29日,員崗村內高峰崔公祠前一片不甚寬闊的水面上,足足擠滿了三十余艘龍舟,再現歷史上“九龍出,十龍歸”的盛況,吸引了數千名市民群眾駐足觀看。
當日下午三時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本村四條前往市頭村“應景”的龍船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歸來。緊隨其后,共27個村的“老表”駕船而來,近者包括南大干線沿途的全部9個村;遠者則可達海珠龍潭、天河車陂等地。沿岸圍觀的群眾將現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爭相記錄精彩瞬間;晚到的市民則只得翹首跂踵,以便尋找合適拍攝機位。
員崗村龍舟文化十分濃厚,村內現有四個龍船會和一個龍船訓練基地。相傳,歷史上員崗村民船技格外高超,常能從龍舟競賽中贏回新龍船,一度創造“九龍出,十龍歸”的佳話。如今這段傳說已在各兄弟村“招景應景趁景”的頻繁往來之間,化作以舟會友、以水寄情的情感紐帶。
2025年端午節前后,員崗村共計舉辦18場龍舟活動,堪稱番禺南村鎮龍舟文化最繁盛的地區之一。每天除游龍表演外,員崗村還為前來“應景”的親友準備了豐盛的“龍船飯”。僅5月29日晚一場便擺設382桌之多,充分展現出員崗村熱情真摯的待客之道。
精雕細琢,紋飾精美亦是員崗村龍舟的一大特色。江湖人稱“最后一名龍頭大哥”的廣東龍頭雕刻大師梁鎮洪便是土生土長的員崗村人。他從事龍舟雕刻近六十年,創作出近千個造型迥異、各具神韻的龍頭雕刻;更為廣東龍船、國際標準龍的龍頭樣式提供了典范。2018年,梁師傅離世,他曾親自參與制作過的數條龍船成為員崗村最寶貴的財富。
與此同時,“洪叔”的手藝也正由年輕弟子發揚光大,為傳統龍舟融入更多創意元素。2025年的龍舟活動中,一艘承載著員崗飄色圖案的龍船格外吸睛,飄色與龍舟兩大本土非遺技藝相互融合,更加彰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里仁洞村民馮女士正是被這種傳統魅力所吸引,專程帶孩子來員崗村“趁景”。“今年是我第一次帶小孩子來看龍舟。希望她能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下陶冶情操,以后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傳承人。”她說。
石碁海傍村:盛會共續民俗情
5月31日,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海傍涌到海傍橋以西300米的河道上,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艇比賽激情開賽。下午1時至6時,這片河涌上,一場民俗盛宴正精彩上演。
海傍村地處水鄉,河網密布如大地脈絡,滋養著這片土地。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艇便肩負重任,成為當地運送稻谷、甘蔗等作物不可或缺的工具,承載著村民們的辛勤付出與美好希望。1991年,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海傍村開啟了農艇比賽。時光流轉,2025年迎來了第32屆賽事。在海傍涌旁,有一座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農艇文化公園,已然成為展現水鄉魅力的標志性景觀。
比賽未至,海傍涌兩岸便被熱情的村民和游客圍得水泄不通。兩旁芒果樹果實累累,為盛會增添甜蜜氛圍。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踮腳張望龍艇;老人們湊在一起,回憶往昔比賽趣事。
中午1時,一聲清脆哨響,比賽正式開始。兩艘農艇上的13名參賽村民運動員,既有青年小伙,也有50多歲的女村民,個個精神飽滿。隨著哨聲落地,運動員們鼓足干勁,揮槳利落有力、劃手們齊聲吶喊,船槳激起層層晶瑩水花。河涌兩岸擠滿觀賽群眾,大家目不轉睛,緊盯農艇往返,齊聲大喊“加油”。兩艘農艇競渡一個來回后,又換上另外兩個生產隊的村民運動員參賽,現場熱鬧非凡。
隨著比賽推進,現場氣氛高漲。歡呼聲、掌聲響成一片。獲勝隊伍歡呼慶祝,其他隊伍隊員也相互鼓勵,期待下次再戰。
(轉自番禺日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