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橋南街道辦事處指導,區文化館(番禺區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番禺奧園廣場承辦的“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番禺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番禺奧園廣場舉行。活動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非遺保護傳承意識,通過非遺短片、舞臺展演、非遺集市、非遺打卡等多種形式,展示番禺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廣大市民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黃嘯俠拳法的剛勁,為市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傳承創新 ?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近年來,番禺區緊緊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先后在沙灣古鎮、余蔭山房、喜鄰里商業中心、番禺奧園廣場、西坊大院文化創意園、永華藝術館等區內旅游景點和大型商業中心,通過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的節日”等傳承傳播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非遺文化,積極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本次活動的場地選擇上,主辦單位也充分兼顧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元素。番禺奧園廣場為目前番禺區較大型的時尚商業綜合體,年輕人群體樂于在此購物、餐飲、娛樂。本次活動選址在此舉辦,較好地實現了文商旅的深度融合,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現場,廣東醒獅的威猛、廣東音樂的悠揚、黃嘯俠拳法的剛勁,為市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當天參加現場表演的藝術團隊,也不乏年輕人的身影,市民們在欣賞非遺表演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番禺非遺的深厚底蘊和青春活力。這些傳統非遺項目與現代生活場景的完美融合,不僅展示番禺非遺的獨特魅力,更體現非遺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
新增項目 夯實非遺傳承力量?
本次活動還為入選番禺區第七批共19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保護單位,舉行了頒牌儀式。本批次公布的項目全部為新增項目,包括民間文學類1個、傳統美術類2個、傳統技藝類10個、傳統醫藥類1個、民俗類5個。新一批區級名錄的公布,是番禺區一次性公布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最多的一批,這對于進一步提升番禺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深化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等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此外,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番禺區推薦的傳統中醫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傳承人盧其福成功入選。至目前,番禺區已建立國家、省、市、區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系,先后公布了共七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共66項,包括國家級名錄3項、省級名錄13項(含國家級)、市級名錄22項(含省級及以上)、區級名錄66項(含市級或以上);先后公布了五批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共計72名(不含去世人數),包括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含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3名(含省級及以上)、區級代表性傳承人72名(含市級或以上)。
才藝展示 賡續非遺傳承薪火?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設立非遺集市,新增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體現工匠精神的龍舟、廣彩、廣繡、磚雕、雙皮奶制作技藝等傳統非遺項目,紛紛逐一亮相。其中,年輕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帶來的一系列創意十足的非遺文創產品成為了吸引眼球的亮點。廣彩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韻詩、廣繡傳承人梁曉曼等以傳統技藝為靈感,結合現代審美需求,設計出的精美掛飾、家居裝飾品等非遺文創產品,既融合了傳統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更通過創新工藝和材質,賦予了非遺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時尚感,標志著番禺區非遺傳承人群體正在逐步年輕化,為非遺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文創產品外,非遺集市中還匯聚了雙皮奶、廣式乳豬、廣式糖水等眾多美食類非遺項目的精彩展示。雙皮奶制作技藝作為番禺區的代表性非遺項目之一,傳承人現場制作演示和品嘗體驗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通過觀看傳承人現場演示雙皮奶的制作過程,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了這一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美食類非遺項目的現場體驗,讓廣大市民群眾加深了對“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理解。
活動結束時,一位市民由衷感慨:“這種將非遺展演搬進商場、讓傳統技藝變身潮玩文創的宣傳形式太好了!原本只知道廣東音樂、醒獅和雙皮奶,今天才發現番禺竟藏著從磚雕到魚燈、從廣彩到嶺南醫藥等這么多非遺瑰寶,每一項都充滿智慧與匠心,真是大開眼界!”
“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番禺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展示了番禺區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更通過文商旅融合、傳承人群體年輕化等創新方式,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開辟了新路徑。未來,番禺區將繼續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力度,持續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讓非遺在番禺大地綻放青春活力,綻放時代光彩。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