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下稱番禺分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通過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營商環境提升,為番禺區“2104”區域性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綠色動能。
圖為市橋河景致
優化審批服務 暢通環保審批“綠色通道”
番禺分局從源頭把控生態環境準入,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2025年以來已為43個涉及產業布局、重大項目選址、舊村改造等項目出具環境管控意見,從源頭上預防污染、降低環境風險。
在環評“放管服”改革上持續發力,集成“兩證合一”、承諾審批等政策,打造優化環評“工具箱”。推動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省級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園內6個登記表項目免備案、4個報告表項目簡化編制;對廣東工業大學133個實驗室項目創新開展“打捆審批”,減少重復評估。同時,實行重點項目清單式管理,2025年以來為8個省、市重點及“攻城拔寨”項目提供全程跟進服務,助力項目加速落地。
編制《建設項目環保全周期管理手冊》等指引材料,2025年以來派發宣傳材料近5000份,召開培訓會10余場,提供環評咨詢1000余次,為企業全流程環保管理提供清晰指引。
提升執法效能 傳遞環境監管“溫度”
番禺分局以規范化建設為基礎,2024年入選首批廣東省縣級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單位。2025年以來,落實規范涉企檢查要求,科學制定檢查計劃,實行“亮碼入企”“一次進門一查清”,實現執法全過程可回溯。
推行柔性執法模式,通過“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式流程,2025年以來指導75家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并免予立案,免予處罰15宗,免加處罰款1宗,為企業留足整改空間。
在精準執法方面,依托企業生態環境信用評價,對548家參評企業實施分類監管(2024年參評數量連續四年全市第一,環保誠信及良好企業占比99.27%)。同時,將207家企業納入“非現場執法白名單”,運用無人機、在線監控等技術開展遠程執法,2025年第一季度非現場執法占比達34%,實現監管精準化、高效化。
聚焦減污降碳 激活企業綠色發展“動力”
番禺分局制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措施分工方案,推動能源、產業等領域碳達峰行動。針對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企業開展專項幫扶,指導企業通過建設光伏系統、升級生產工藝等措施,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超7萬噸。
此外,聚焦重點行業開展培訓15場次、執法幫扶146家次;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開展一體化執法,幫扶61家企業、指導284家企業加強證后管理;邀請專家為企業解決治污難題,推動70家企業投入約1200萬元升級環保治理設施,切實提升企業治污水平。
番禺分局將堅持把生態環保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圍繞審批執法、減污降碳、機制創新等持續發力,全力做好企業環保服務,奮力為番禺高質量發展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