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廣州番禺,某基地內機器轟鳴,一片熱火朝天。不久前,這個曾因驗收流程復雜而影響竣工投產的重點項目順利揭牌啟動,為番禺演藝燈光產業升級按下加速鍵。
看著首批設備開足馬力趕制訂單,該公司副總經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若項目沒法按時驗收,損失難以估量。面對困局,番禺企業建設服務中心項目專員帶著十多個部門現場辦公,一個月就完成了所有驗收!”
企業籌建遇“老大難” 專員上門解燃眉之急
時間撥回數月前,企業新建的智能制造基地原定2025年5月投產,卻在施工關鍵期遇到水電、燃氣、道路等配套設施投用計劃不確定的困境。“如果這個難題不及時解決,整個投產計劃將被打亂。”企業負責人坦言。
轉機來自番禺區企業建設服務中心。獲悉企業困境后,中心專員立即聯同住建、交警、供電、供水及屬地街道等部門啟動“三個一”服務——見一次企業、去一次現場、開一次協調會。他們直接對接該企業董事長、項目經理和現場負責人,將問題清單擺在桌面上。
“中心聯合石碁鎮等十多個部門現場辦公,圍繞驗收流程提供‘一條龍’服務。”企業負責人指著嶄新的廠房感慨,“原本以為驗收要三個月甚至半年,結果一個月就搞定了!”這不僅讓基地如期投產,更為企業搶出三個月生產時間,增加近千萬元收入。
這個案例正是番禺區創新推行的“一項目一專員一檔案”服務機制的縮影。該機制為每個重點產業項目配備專屬“管家”,建立動態檔案,清晰標注從拿地到投產的每個關鍵節點、責任部門與解決時限。
“以前是企業追著部門跑,現在是專員帶著部門跑。”企業的感慨點出了服務邏輯的根本轉變。如今在番禺各重點產業項目工地,帶著問題清單奔走的“項目管家”已成常態,背后是一套打破部門壁壘的“保姆式”服務體系。
“四個一”機制攻堅 智造園區跑出加速度
服務模式的創新不止于個案。在獅子洋智造創新園,區企業建設服務中心堅持“四下基層”,在深入一線走訪企業過程中,發現不少入駐企業項目籌建初期面臨要素協同低效、配套建設滯后、審批手續繁雜等痛點堵點,立即設立先進制造業企業組建服務“現場辦公處”,組建服務團隊,推行“四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周一協調、一小時預約服務、一項目一專員、“一站式”服務,駐扎攻堅產業建設一線,為投資項目盡早動工達產鋪設快車道。
具體而言,番禺區建立區領導雙周調度、辦公處總指揮周調度、中心日常調度的“三級”機制,問題清單編號督辦。快速解決了多個項目的臨時用地租賃、世通精工施工路口開設等訴求,今年已協助園區23個項目完成土地交付。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二期“地塊小且分散”的特點,專員主動謀變,積極聯動住建、規資等部門以及區屬國企番盈新投資有限公司推廣“聯合開挖基坑”建設模式。入駐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體會:“專員帶著個性化方案上門講解,促成我們與另一個項目聯合施工。”此舉為兩家企業各增加300平方米地下室,節約造價200萬元,壓縮工期約40天。
打造“一小時預約、一站式服務哨站”,將房地產領域試點的“即辦即領+送證上門”模式延伸至工業項目。公司負責人拿著現場核發的施工許可證感嘆:“以前跑多個部門,現在工作人員上門當場發證,讓我們能更早投入建設!”
全周期服務生態 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這種貼身服務已從個案沉淀為番禺產業服務的底色。番禺區黨員干部將“我為企業發展辦實事”作為重要抓手,帶著情感深入發展一線,對企業多樣化、多方面的深層次需求把握準確、回應及時、解決到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服務品質。
作為全區產業項目建設的專業協調機構,番禺區企業建設服務中心提供從招商引資、企業組建到項目建設、竣工投產、達產完善配套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目前,獅子洋智造創新園入駐的69個項目中,已有19個項目竣工投產,28個項目動工建設,整體動工、竣工率超68%。
一張動態表單精準導航,一名專員全程守護,一套機制破除梗阻——番禺以“小切口”改革破解企業籌建“大難題”。當“項目管家”成為標配,“竣工即投產”從愿景走向現實,一套全周期服務生態,正為這片熱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