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乎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番禺區市場監管局以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為遵循,緊跟數字浪潮,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AI”智慧監管體系,通過深度貫通監管平臺、創新建立AI智能預警機制、高效推行閉環處置模式,推動全區餐飲安全治理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升級。
截至目前,系統已覆蓋全區學校食堂522家,社會餐飲、食品銷售等涉及食品監管的企業500多家,總布設智能視頻監控點位超6200路,風險隱患處置效率提升超50%,監管效能實現質的飛躍。
構建“一網協同”監管新格局
番禺區智慧市場監管平臺集成實時巡查、風險預警、電子臺賬、食材溯源等15項核心功能于移動端及監管PC端,真正實現“一部手機管食安”。監管人員可隨時隨地遠程抽查后廚,并掌握歷史檢查數據等核心要素,構建“區局—基層監管所—餐飲單位”三級聯動的“陽光廚房”系統,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同時,系統為每家餐飲單位繪制精準、動態的“數字畫像”,餐飲單位可便捷開展自查自糾。目前,學校食堂、在營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以及中央廚房覆蓋率已達100%。
打造“智慧之眼”預警新引擎
番禺區創新應用“邊端云”協同AI技術,新裝攝像頭內置AI芯片,實現有害生物識別、人員著裝規范等前端即時分析。存量設備通過云端算法遠程升級,智能識別未戴口罩、未戴工帽、吸煙、垃圾桶未蓋等7大類高頻風險場景。系統識別準確率高達80%,并針對檢查發現的不同風險事項建立科學的風險分級響應機制:一類風險(鼠患、蟑螂)即時觸發警報并推送至責任單位和監管人員賬號,二類風險(未戴工帽、吸煙)自動推送信息要求責任單位限時整改,三類風險(垃圾桶未密閉等)納入重點督導清單,加大AI檢查頻次。
自2024年12月系統運行以來,區市場監管局累計自動抓拍并分級處置一類風險1197次、二類風險355次、三類風險超31.8萬余次,學校食堂問題主動發現率同比提高3倍,有效將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
形成“線上線下”共治新模式
為確保監管工作落到實處,區市場監管局建立了“線上智能巡查+線下精準處置”高效雙循環機制,對系統發現的違規行為采取“一次約談、兩次警告、多次立案查處”的行政措施,有效壓實餐飲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監管責任,形成監管威懾力。
“今年,我們將探索融合國產大模型與智能巡查機器人,實現風險精準判定與整改建議自動生成。”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把智慧監管延伸至特種設備、藥店、電動車零售等領域,打造可復制推廣的“番禺樣板”。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