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2025中國(廣州)跨境電商交易會(以下簡稱跨交會)在廣交會展館舉行。番禺區多個本土企業在“中國(廣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板塊整體亮相。三天會期,全球客商零距離感受“番禺制造+跨境貿易”的澎湃動能,進一步印證著番禺正向千億跨境電商這一新賽道全面沖刺。
全鏈條創新打造 “廠商+電商”發展新模式
某企業負責人表示,番禺的跨境電商要打造“廠商+電商”的模式,就要將企業的整個發展鏈條創新化。番禺區已形成覆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生態,并且番禺區政府積極協調區內企業對接芯片龍頭企業,為電子產品研發提供關鍵元器件支持。正是有了這樣的發展契機才讓企業更有信心走出國門。
區位優勢 加速企業擴展全球市場
在本屆跨交會的獨立展區,某企業負責人介紹:“早上從中山、東莞等地采購的板材,中午就能運到大龍街的生產基地上線生產。”這家2015年在番禺成立的“制冷專家”,充分發揮了番禺地處大灣區核心的區位優勢,“一小時供應鏈圈”成為企業的自信。作為制冷設備制造企業,目前客戶群體主要以中東、歐洲和非洲等國家為主,而海洋運輸則成了該企業打開全球市場的主要運輸路徑。
政策賦能 構建跨境電商全周期支持體系
2024年,番禺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165.7億元,出口總值755.8億元,同比增長6.1%。截至2024年底,番禺全區已集聚跨境電商企業一千多家,覆蓋珠寶首飾、智能家電、時尚服飾等30個優勢產業帶,構建起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核心、百億級服務矩陣為支撐的生態體系。面對全球貿易的發展新格局,番禺以“搶時間”“搶訂單”“搶運力”“搶資源”“搶風口”的“五搶”行動為抓手,讓區內的跨境電商既要“走得穩”也要“行得快”。當全球買家點擊“下單”,番禺已經把貨送進倉,番禺海關針對平臺“小單快返”“急單快發”需求,運用“提前申報+智能卡口+智能關鎖”等高效作業模式,深化CT機、X光機等智能化設備應用,緊密銜接“審單—查驗—卡口驗放”全流程,實現申報后24小時辦結通關手續。同時,番禺多部門聯動把政策咨詢搬到企業門口,面對面解答稅收減免、人才招聘、專項扶持資金申報等高頻難題,讓企業少走彎路,也省下了真金白銀。
配套落地 才能真正讓企業“揚帆出海”
政策落地只是序章,真正的“加速器”在人才。2025年7月9日,廣東(番禺)數智人才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暨第四屆廣東省電子商務人才發展大會在廣州巨大創意產業園啟動。政府搭臺、協會牽線、平臺唱戲、院校輸送、金融護航——多方資源在同一場域碰撞,校企聯合訂單班、直播電商訓練營、跨境貸產品集中發布,打通了“課堂—實訓—市場”的綠色通道。
同時,某頭部平臺華南產業園落戶番禺,提供物流、金融、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拎包出海”。走進位于洛浦街的信基沙溪酒店用品批發市場,2000平方米的“沙溪通”一站式外貿服務中心也于今年六月正式迎來了一批批做著出口生意的小微企業。工商注冊、集貨拼柜、報關報檢、收結匯、出口退稅,所有環節在這里均可一窗辦理;系統對接海關、稅務、外匯部門,通關信息實時回傳,拼柜組貨24小時放行,資金流動全程透明。小微商戶第一次做外貿,也能像大企業一樣“一鍵出海”,讓其合規成本驟降,信心指數飆升。
縱觀番禺產業版圖,超千家跨境電商企業如熱帶雨林般錯落生長,頭部平臺形成發展引領,百家數字營銷服務商構建專業支撐,三十個制造業門類的源頭廠商厚植發展根基。這種“草灌木林”共生格局,讓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跨境銷售在番禺形成了“出海閉環”,也讓跨境電商在番禺“拔節生長”。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