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番禺區石碁鎮橋山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獲批。該項目作為番禺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子項目和第一批廣州市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這一關鍵進展標志著番禺區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為產業升級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橋山村村鎮工業集聚區位于番禺區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周邊交通網絡發達,半小時可達番禺廣場、長隆萬博、國際創新城等核心區域。目前,橋山村收入以物業租賃、土地承包出租為主,產業基礎一般,產業結構較為傳統,主要為金屬制品生產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等,在園企業效益不佳、土地集約化程度低,村集體及人均收入不高,亟須淘汰落后產能,探索產業用地的復合利用,擴大產業空間引入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
橋山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項目采用自主改造模式,通過統籌整合村集體物業進行改造提升,提高村集體可持續自我造血能力,引導在園企業提質增效,保障在園企業和村集體利益,有效促進企業和村民增收,更新改造實施方案充分尊重村民的改造意愿,最終以90%以上同意表決通過。
此次獲批的更新改造實施方案亮點紛呈,在產業規劃上,把握工業上樓與產業用地的復合利用兩大相關發展趨勢,依托園區生態優勢,提出“智能制造升級轉型基地·番禺高品質示范”的更新目標,全力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與節能環保裝備關鍵零部件制造為主導的智造基地,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空間布局上,依托片區區位優勢、市區級產業發展方向,圍繞產業綜合服務核心,打造“一心兩軸四片區”產業功能板塊,改造范圍規劃總用地面積超11公頃,規劃總計容建筑面積23.64萬平方米至37.38萬平方米,改造范圍內用地統一調整為一類工業用地,整體統籌配套設施建設,兼容公共交通站場用地,并增設醫療衛生用地,園區內部將精心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公交總站等一系列公共市政設施,整體布局與北側橋山湖生態景觀相結合,全方位滿足未來進駐企業和員工的生產、生活需求,促進“三生”融合。
在改造效益上,改造后促進橋山村產業轉型升級,由較低端的單一產業結構升級為以智能網聯汽車與節能環保裝備關鍵零部件制造為主導的智能制造基地,實現集約節約用地比例約79.5%,優化道路結構、完善區域路網,配建公共服務與市政配套設施共7處,預計將增加約5200個就業崗位,村集體每年總營收增加約3200萬元。
橋山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實施方案的獲批,是番禺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關鍵一步。未來,隨著該項目的逐步推進和落地,不僅為橋山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實現產城融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村民收入和生活品質,還將為番禺區打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成功經驗,推動番禺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邁向新高度,助力番禺區高質量發展。
(轉自番禺日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