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水環境治理的短板逐漸顯現。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面臨著外水入侵、管網高液位運行、雨季污水溢流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污水處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在此背景下,區水務局以番禺區水環境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為重要抓手,秉持系統化思維,通過工程與管理“雙輪驅動”,推動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實現了污水收集處理效能與水環境質量的“雙向提升”。
圖為水清岸綠的河涌
成立專班縱深攻堅 協同治理繪就藍圖
為確保三年攻堅行動高效推進,區水務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并制定了番禺區水環境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方案圍繞“控源減量”“補齊短板”和“強化管理”三大核心內容,持續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污水處理聯調聯控等工作,全面落實水安全、水環境及水生態等要素的協同治理。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區水務局遵循“規劃引領、先急后緩、建管并重”的原則,以河涌流域為單位,積極推進“污澇同治”,統籌實施水環境治理攻堅工作,全力構建單元達標、廠網一體、安全高效的污水治理網。
統籌工程精準發力 補齊設施筑牢根基
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擴容方面成果顯著。番禺區新建成橋南、中部二期、創新城、南站等4座凈水廠,同時完成前鋒、鐘村、大石等3座凈水廠的技改擴容,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2.5萬噸/日,使總處理能力達到135.2萬噸/日,增長率高達45.85%。
區水務局大力開展市政公共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推進23宗公共管網工程建設。目前,這23宗公共管網建設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區排水管網總里程達到7498公里,排水管網密度提升至32.18公里/平方公里。
在雨污分流源頭治理方面,區水務局積極作為,著力推進源頭雨污分流,完成了19宗121條村的村居雨污分流項目、203個住宅小區(散區)排水單元達標改造。
創新“一條龍”工作法 排查整改見實效
區水務局創新形成了系統化治理“一條龍”工作法,按照“全面梳理—管網定性—摸查建檔—問題臺賬—責任明確—措施制定—整改推進—核驗銷號—完善‘一張圖’”的流程,系統開展污水管網排查與整改。截至目前,累計發現問題15357個,完成整改13114個,整改率85.39%;三年攻堅以來打開雨水排口2044個,常態化開啟羅家涌、沙墟涌等一大批截污閘,累計打開排口3585個,打開率88.15%,有效降低了雨天污水溢流和內澇風險。
持續開展管網“清查修”工作,已完成管網清疏14519公里,修復大小缺陷14764處,修復率達100%。同時,推進污水管網外水系統性排查整改工作,累計整改外水點2830處,每天擠排外水約24.4萬噸。
強化調度與應急保障 提升系統響應能力
目前區水務局建立“廠—網—站”聯調聯控機制,實施“高濃度優先排放、雨季低濃度限流”調度策略,對15座主要泵站實行“應抽盡抽”。此外,還積極開展防汛應急演練,模擬管網檢修、廠區停運等工況,有效提升了系統應急響應能力。
通過三年攻堅行動,全區污水系統進水濃度明顯提升。2025年1—7月,番禺區9座凈水廠進水COD、BOD_5、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10.56mg/L、104.13mg/L、25.07mg/L,較2022年同期分別提升20.66%、17.24%、13.59%;全區污水系統滿管率平均值降至24.09%,較2022年同期下降53.91%;污水集中收集率同步提升,2025年1-7月測算收集率較2022年、2024年分別提高12.6%和7.8%,系統運行效率與污染物削減效能顯著增強。
區水務局表示,將繼續深化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作,持續推進管網精細化運維、智慧化調度與外水管控,全力構建“高效、穩定、綠色”的污水治理新格局,為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堅實保障。
(轉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