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關于政協十四屆番禺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51號提案的答復
朱慶光、林曉暉委員:
你們提出的《把市橋河打造成為一個休閑娛樂的新景點》(第51號)建議收悉。我單位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區水務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橋街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并與朱慶光委員分別在8月10日、11月5日和11月9日進行了電話或微信溝通,經綜合區水務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橋街等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市橋河是番禺的母親河,見證了番禺歷史的變遷和發展,是流經番禺主城區的寶貴天然水系資源。自從2010年排污工程竣工后,市橋河重新恢復了清清河水清清流的景色,加上雁洲水閘工程竣工,市橋水道就是一個天然的、真正的綠色水庫。再加上近年市橋河兩岸逐漸完善的綠道等基礎設施,一幅優美的嶺南景觀展現在市民眼前。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持續推進市橋河涌綜合治理
為達到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恢復水生態、發展水產業和繁榮水文化的目的,構建宜業、宜居和人水和諧的新番禺,區委區政府在2007年就開始全面實施“惠民一號”河涌綜合整治工程,系統、全面、長期地整治我區河涌。多年來,經過市橋河水系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市橋河水環境不斷提升,水質逐漸變好。市橋河雁洲水閘至龍灣濕地公園段長約13公里,河道兩岸已基本完成整治,兩岸的防汛通道暢通,滿足防洪排澇要求。
(二)加強市橋河“一河兩岸”景觀建設
2007年至2011年期間,區相關部門及鎮(街)對市橋河龍灣水閘至雁洲水閘段沿河景觀進行建設,建設長堤路、南堤路及配套景觀工程并建設改造德興公園、平安公園及西麗公園。建設投入資金約10億元。北岸建親水平臺長約4.8公里,南岸建親水平臺長約3.3公里。市橋河沿線各鎮(街)近年來也不斷加大投入,對市橋河“一河兩岸”區域進行升級改造,如:沙頭街已完成市橋河邊長堤西路(市橋三橋一南雙玉村段)的綠化升級改造工作;沙灣街已于2012年對龍灣涌及市橋河南岸(龍灣涌至市橋河涌邊涌水閘)的所屬河岸進行綠化和河岸景觀改造;市橋街對東郊村天方園、北基大街進行了成片更新改造,特別對長堤東路進行了整體改造;橋南街于2017年對轄區南堤東路(玻璃廠至親水平臺)斜面及其它部分平面綠化景觀進行升級改造,落實綠化管養情況摸查機制,安排專人負責排查及對影響通行和存在安全隱患的綠化進行修剪和抽疏。
(三)加強市橋河沿線休閑設施建設
結合嶺南水鄉等特色元素和龍舟競渡等傳統文化元素,市橋街在西麗大橋與市橋大橋間的長堤路上分期打造了一條具有市橋特色的長堤文化街,目前該項目首期基本完成建設。龍灣水閘段北有南山公園及濕地,南有滴水巖森林公園,該段呈三叉河景觀,河道上有草灘與濕地,自然環境優美,市橋水道三橋至古壩橋段和龍灣涌兩岸已建設完成的23.05公里的濱水休閑綠道,把市橋河、沙灣的龍灣濕地公園、滴水巖公園連接起來,并沿途設置綠道驛站,方便市民沿線休憩,成為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另外,市橋河沿線旁精心打造的草河濕地公園也成為了周末市民騎行郊游的好去處。
二、關于規劃建設碼頭,購置人力小艇、觀光船和畫舫,開拓水上旅游項目的建議
沿河游船碼頭的建設是一個建設投入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不僅涉及到相關的水文、泥沙等先天自然條件,也必須解決國家政策、審批等諸多不可控因素。游船碼頭的選址建設需經過市港務局番禺分局的審批,同時還要符合國家《涉河建設項目河道管理技術規范》中的碼頭建設技術規范要求,并在區水務局按“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方案審批(一般情形)”的要求報建后方可建立。目前我區暫無在該區域建設游船碼頭的規劃,也沒有明確的申報投資建設主體,因此,短期內較難推進游船碼頭建設。
三、關于以市橋河為中心,再規劃、完善綠道、慢車道,形成市橋河泛景區的建議
(一)繼續推進慢行系統建設,完善沿岸景觀提升
下一步的綜合慢行系統建設規劃由我區水務、交通、基建等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我區碧道整體建設規劃,并結合河涌兩岸的實際路況,整體進行規劃建設。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也將協調配合各鎮(街)及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提升我區現有綠道的環境水平,一是對于已建成的綠道線路,由屬地鎮(街)及相關職能部門在綠道周邊增加種植開花或常綠樹種,營造綠色生態長廊效果;二是本年度對市橋水道(三橋至古壩橋)、龍灣水道(龍灣涌兩岸)的綠道標識牌進行翻新和更換噴畫,確保綠道使用安全;三是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對需要加強安全警示的部位設置好警示標志,并加強清理“六亂”,進一步提升綠道周邊的環境景觀水平。
(二)深入挖掘市橋河文化內涵,推進沿岸休閑項目建設
深入挖掘市橋河文化資源,繼續推進西麗大橋與市橋大橋間的長堤路上長堤文化街二期建設,依托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群園”等核心旅游資源,引入“廣東音樂”等非遺傳統文化和“艇仔粥”等嶺南飲食文化元素,重現“市橋水色”等民間藝術表演,打造集商貿、休閑、度假、美食、購物等于一體的嶺南水鄉文化風情街。同時,大力推進東郊村舊村改造,建好東郊村安置區,提升城市河岸景觀。
感謝你們對我區文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0年11月30日
繼續訪問